最近,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金融”)发布公告称,公司收购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股权事项的交易目的已无法达成。此前为收购华夏人寿股权支付了70亿元定金,但如今交易已无法达成,公司将面临损失定金的重大风险。
不过,中天金融表示,将继续依法采取措施要求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胜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胜世纪”)返还定金及相应资金占用费等,维护公司和广大投资人的利益。
公司面临损失定金的重大风险
中天金融和华夏人寿的联系始于2017年。2017年11月,中天金融发布消息称,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胜世纪均为华夏人寿股东,彼时分别持有华夏人寿20%和13.41%的股份。
据了解,中天金融当时与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胜世纪签订了《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胜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之框架协议》,中天金融拟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华夏人寿)21%—25%的股权。
对于收购华夏人寿股权,中天金融曾表示,“交易顺畅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华夏人寿第壹大股东,有益于扎实推进保障民生、服务实业的战略布局。”
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市场的重视。尔后,三方又签订了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2017年12月,中天金融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7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签订收购股权的议案》。据了解,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将此前约定的定金金额,由1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70亿元人民币。
另外,北京千禧世豪北京中胜世纪将其合计持有的华夏人寿33.41%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中天金融行使,委托期限至监管批准该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且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或重大资产购买事项终止之日。
虽然中天金融对于该笔交易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但该交易却迟迟未敲定。2023年11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受让华夏人寿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
目前,中天金融发布公告称,“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标的企业发生了前述重大变化,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目的已经无法达成。”公司收购华夏人寿股权事项的交易目的因此已无法达成,2024年4月18日,公司管理人已分别向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胜世纪发函,要求返还公司已支付的70亿元定金及相应资金占用费。
“直到今天,公司及公司管理人未收到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胜世纪任何回应。”中天金融表示,鉴于北京千禧世豪、北京中胜世纪及华夏人寿的公开信息,公司收回70亿元定金及相应资金占用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将面临损失定金的重大风险。
去年净亏损181亿元人民币,破产重整工作仍在进行中
不过,中天金融并未放弃。其表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不影响公司行使追偿已支付的70亿元定金的权利,将继续依法采取措施要求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胜世纪返还定金及相应资金占用费等,维护公司和广大投资人的利益。另外,中天金融也表示,公司自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之日起至少2个月内不再规画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公开资料显示,中天金融建立于1978年,目前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保险、证券等业务。1994年2月,中天金融登陆深交所上市,成为 贵州省 第壹家上市公司。但在资本市场沉浮29年后,中天金融最终黯然离场,于2023年6月底摘牌退市。
记者了解到,中天金融最初以房地产业起家,后又逐渐转向金融领域。2014年以来,中天金融逐步加大在金融领域业务布局,先后控股中融人寿,入主海际证券(中天国富证券)拿下券商牌照...。然而,在通过一系列激进式并购动作布局金融领域后,中天金融的经营情况却大势所趋。
从数据来看,2017年,中天金融归属净收入从上年的29.39亿元骤降至20.82亿元人民币,自此之后,其盈利水平便开始逐年下滑。2021年,随着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其净收入完全由正转负,并出现了高达64.16亿元的巨亏,债务压力陡增。2022年及2023年,中天金融归母净收入分别达-160.50亿元和-181.44亿元人民币,亏损仍在持续扩大。
目前,中天金融破产重整工作仍在进行中。中天金融表示,2024年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和决策机制,全力以赴推进公司及十二家子公司的重整工作,保持公司各业务的平稳运营,恢复和提升公司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促使公司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天金融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224.71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