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中经评论 - 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 让-跑路-没出路

【养老服务】中经评论 - 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 让-跑路-没出路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5-14 9:52:27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养老钱”本钱亏空,搁谁家都是悲剧。规范养老机构经营,有效预防养老资金风险,把养老产业做大做好,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一些养老机构为了迅速回笼资金、增加客户黏性,采取预收费模式运营。这种模式一定水平上让老年人及家属享受了优惠,但也存在风险。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旨在为养老“钱袋子”扎上“安全绳”。

  时下,前往养老机构安享晚年是很多老年人的决策。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已达40万个。考量到养老产业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养老机构实行预收费模式也可以理解。可是,个别养老机构不讲“武德”,私自挪用消费者预交的款项,一旦资金链断裂就选择“跑路”;甚至有一些非法分子动机不纯,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坑钱”。

  “养老钱”本钱亏空,搁谁家都是悲剧,轻则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重则会给老年人以致命打击。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比率较大,这些预交的款项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养老钱”,还可能是看病吃药的“救命钱”。此前,某养老院“爆雷”,有老人难以承受最终跳江轻生,令人唏嘘。

  对养老机构预收费加强收取、管理、使用、退费等环节的监察管理,净化养老服务市场生态,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乃是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定要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很多政策,力求有效预防养老资金风险。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就提出,强化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和养老服务领域非法募资整治工作。江西、湖北、山东等多个省份也相继出台文件,对养老机构的VIP会员费管理、资金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

  此次《指导意见》有的放矢,为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画红线、立标尺,将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全口径并入监管,对“一床多卖”、超长期限预收费、“退费难”等现象精准出招,进一步给老年人支付的款项加上了“安全阀”。例如,《指导意见》专门提出,不得以承诺还本付息、给予其它投资回报等方式,诱导老年人或其代理人缴付预收费。这有益于严防养老机构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募资活动。另外,《指导意见》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要求强化多元监督管理,这有助于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察管理合力,让“跑路”者没前途。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接着,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全链条监管,引领养老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展望未来,我国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巨大。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

  对养老机构而言,要坦坦荡荡经营,不要动“套路”老年人钱财的歪脑筋。只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才能真正抓住养老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另外,也要提醒老年人及其家属保持高度警觉不被蒙骗,高额利诱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风险,无妨多瞧瞧机构是否合法、收费是否公开、协议是否合理、交费是否合规,从而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老吾老和人之老。规范养老机构经营,有效预防养老资金风险,把养老产业做大做好,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吉林省】  【安联投资】  【养老产业】  【养老金】  【商业保险】  【老年人】  【养老金融】  【保险业】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