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间,金信基金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有关我司代表旗下资产管理计划协助法院进行案件执行程序的说明》的公告,称自公司成立起,没有任何自有财产需要被依法执行,金信基金也不是任何案件的待执行对象,目前仅代表旗下资产管理计划协助法院进行针对资产管理计划的执行程序。
5月10日,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金信基金被 广东省 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钱财为1.16亿元人民币,案号为“(2024)粤03执恢554号”,本次为恢复执行。原始案件可以追溯到2021年3月,金信基金曾被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时的钱财为3940.74万元人民币,案号为(2021)粤03执2762号。
金信基金为何两度被执行?被执行事件源起金信基金于2017年成立一只“通道型”资产管理计划--“华夏1号资管计划”,成立时间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前。
因在产品运作进程中,所持有债券的发行人违约,进而造成了产品与债券回购交易对手之间发生了商事纠纷。
根据判决书,华夏1号资管计划买入的是新 华联控股 发行的“17新华联控MTN001债券”,发行规模为10亿,金信基金该产品持有6.01亿,占比60.1%,比例较高。
由于未能如期兑付,金信基金届时将新华联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偿还本金和票息。一审被驳回,二审中,法院支持了金信基金的部分上诉请求,新 华联控股 应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给付5.37亿本金及相应的利息。
上述违约债券发行人届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到了2022年底,涉及该资产管理计划的相关司法程序已经全部结束,由于该资产管理计划暂无可分配财产,法院终结执行程序。
且据金信基金公告,仲裁庭于2022年底前已作出判决:所有违约责任都由该资产管理计划承担,金信基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仲裁程序为“一裁终局”。
本次恢复执行是因为,涉及违约债券的发行人破产重整之后,尚有一部资金可执行。“在前述违约债券发行人重整进程中发生了一部分可分配财产,这些可分配资产属于该资产管理计划。”金信基金表示。
来源:金信基金公告
金信基金建立于2015年7月,注册资金金为1亿元人民币,由深圳卓越创业投资、安徽国元信托分别持有34%、31%股权。剩下部分,殷克胜持股6.5%,深圳巨财汇投资持股28.5%,其中深圳巨财汇投资由深圳兴胜胜未来投资100%控股,后者由殷克胜、高文舍和宋思颖分别持股46%、35%、19%。殷克胜为金信基金总经理,高宋思颖为金信基金董事。
来源:Wind
金信基金管理规模为105.94亿元人民币,非货规模为101.96亿元人民币,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34.86亿元人民币,债券型基金为67.10亿元人民币。
金信基金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9224.70万元人民币,净收入382.17万元;2023年前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7663.48万元人民币,净收入418.70万元。
公司总经理殷克胜曾任职于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监局,负责证券市场法规研究及上市公司审查管理,之后担任鹏华基金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金鹰基金总经理。2015年金信基金成立便任职直到今天。
金信基金的两任老总均来自国元系金融机构,现任老总为许斌,来自安徽国元金控。前老总张彦来自国元信托,国元信托由安徽国元金控持股49.69%。
2024年年初,安徽国元信在 安徽省 产权交易中心挂出所持的金信基金31% 股权转让 的信息,对应的挂牌价为3720万元人民币,评估价值2065.07万元人民币,溢价80%。目前,上述 股权转让 已经以3720万元的挂牌底价成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金信基金递交的《变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的审批申请》处于补正状态,若获批,国元信托将退出金信基金股东名单。
国元信托股权已成交,是否会影响高管任命?股权最终被谁买走?界面新闻将持续关注。
当前,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权加剧。近年,包含安信基金、嘉合基金、上银基金、国新国证基金等许多家基金公司均发生了 股权转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