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IPO券商被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点名。5月13日,渤海证券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财务顾问业务非法,收到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值得注意的是,渤海证券早已经有上市计划。据上海证交所公开信息,渤海证券正处于上海证交所主板IPO排队审核中。回顾2023年业绩表现,渤海证券营业收入、归母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39%、35.28%,在年报数据可取得的78家券商中分别位列第48名和第38名。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券商接连被立案,传递出监管趋严信号,在IPO审核趋严环境下,券商冲击IPO仍需增强财务实力、合规能力。
5月13日,渤海证券发布公告称,于5月9日收到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具体内容显示,因渤海证券涉嫌财务顾问业务非法,4月24日,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渤海证券立案。不过,针对涉嫌非法的具体内容,公告则并未明确。
官方网站显示,渤海证券于2001年6月8日正式开业,注册金额为80.37亿元人民币。 天津市 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第壹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6.96%,天津 泰达股份 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3.07%、9.14%,分别为渤海证券第贰、第叁大股东。
其实,当前,渤海证券已经有上市计划。据上海证交所公开信息,渤海证券正处于上海证交所主板IPO排队审核中,拟募资规模27.26亿元人民币,审核状态为已问询。早在2016年, 光大证券 就与渤海证券签订IPO上市辅导协议。相关申请于2021年12月21日被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理,2022年5月渤海证券获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反馈意见,彼时,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渤海证券提出42条反馈意见,内容包含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等。2023年3月,渤海证券再次发布主板第壹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招股说明书”)。
就被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对公司管理及当前IPO进程可能发生哪些影响等诸多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渤海证券,对方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内容为准。在5月13日公告中,渤海证券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该事件对公司偿债能力无不利影响,渤海证券将积极配合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根据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监管立案通常对公司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犯法行为。如果调查发现渤海证券的确存在财务顾问业务非法的情景,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理、罚款、市场禁入等责罚措施,同时公司声誉也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这些责罚措施可能对渤海证券冲刺IPO进程发生一定影响,延长其上市时间或降低其上市估值。
回顾2023年业绩表现,渤海证券营业收入、归母净收入分别为21.01亿元、6.78亿元人民币,各同比增长48.39%、35.28%。 东方财富 Choice数据显示,渤海证券2023年营业收入、净收入在年报数据可取得的78家券商中分别位列第48名和第38名位置。
不过,细分各业务看,渤海证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投资咨询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均出现不同水平的减少。同期,投资业务收益表现突出,同比增长超100%。
招股说明书显示,前述被监管“点名”的财务顾问业务,主要包含为客户提供各类融资、财务安排、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分析、咨询、策划等顾问服务和新三板推荐挂牌及持续督导等相关业务。渤海证券表示,投资银行业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其中,2022年上半年披露的投资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情况显示,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为3617.44万元人民币,同期,证券承销及保荐服务业务的收入则为2860.48万元和90万元。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近期券商接连被立案,传递出监管趋严信号,市场更重视券商行业的合规性、专业性。对券商而言,未来需要不断提升业务专业能力、合规水平,增强自身风控与合规操作能力,在IPO审核趋严环境下,冲击IPO则仍需增强财务实力、合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