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事件持续在演变,给中国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行业造成一定的扰动。
历经近二十年发展,受益于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增加及医药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CXO企业在全球CXO产业竞争中已享有相应的话语权。
在过去的五年间,也是我国CXO企业迅速发展的阶段,据第壹财经记者统计,以2019年作为比较的话,有15家A股或港股CXO企业2023年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下称简称“净收入”)双双实现翻倍。
而海外收入的大幅增长,带动了多家CXO企业收入规模扩大。在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风波下,中国CXO企业的海外之路如何走,这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收入翻倍
CXO产业链的出现,是在药物“专利悬崖”和药物研发成本增加这两大矛盾诞生下的产物。面对两大驱动,制药公司更愿意将其部分研发及生产业务外包给CXO公司,作为缩短上市时间、节省成本、确保合规性及重新分配内部资源的一种手段,自身可以更加专注于新药开发和销售。CXO包含医药研发外包( CRO )、医药生产外包(CDMO/CMO)等环节。
CXO企业最初于20世纪70年在美国出现。全球CXO产业主要聚焦在美国和欧洲,但因为人力成本、工程师红利、制药业成熟水平等原因,近年来逐渐向亚非地区转移。这其中,基于药品市场规模、人力资源、 知识产权 保护等方面更有优势,中国也成了主要承接地之一。
我国的CXO行业,是近20年来才发展起来的。随同着2015年 中国医药 改革大幕的开启, 中国医药 市场逐渐与国际同步,这也给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围环境。
过去的五年,即2019年至2023年,迎来了中国CXO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时期,尤其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即2020年至2022年期间,行业发展更是高歌猛进。
疫情的出现,推动了相关疫苗、中和抗体、治疗药物等研发大幅投入。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而开发上市的新冠疫苗、 新冠药物 ,很多就借助研发生产外包合作模式,这由此带动了CXO企业收入快速增长。
第壹财经记者统计了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CXO企业收入情况。以2019年作为比较的话,有15家企业2023年的营业收入和净收入双双实现翻倍,其中也包含了 药明康德 、药明生物、 康龙化成 、 凯莱英 、 泰格医药 、 九洲药业 这些企业,这些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居于行业前六位置。
具体看, 药明康德 2023年的营业收入、净收入分别为403.41亿元、96.07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9年的128.72亿元、18.55亿元增长了2.13倍和4.18倍。
药明生物2023年的营业收入、净收入分别为170.34亿元、33.4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9年的39.84亿元、10.14亿元增长了3.28倍、2.29倍。
康龙化成 (300759.SZ、03759.HK)2023年的营业收入、净收入分别为115.38亿元、16.01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9年的37.57亿元、5.4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07倍、1.93倍。
凯莱英 (002821.SZ、06821.HK)2023的营业收入、净收入分别为78.25亿元、22.69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9年的24.6亿元、5.5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18倍、3.1倍。
泰格医药 (300347.SZ、03347.HK)2023年的营业收入和净收入分别为73.84亿元、20.25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9年的28.03亿元、8.42亿元增长了1.63倍、1.41倍。
九洲药业 (603456.SH)2023年的营业收入、净收入分别为55.23亿元、10.33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9年的20.17亿元、2.38亿元增长了1.74倍、3.35倍。
中国CXO企业收入规模迅速增长背后,海外市场收入的增加是“扛把子”。
如药明生物年报显示,其海外收入从2019年的25.76亿元增长至139.12亿元人民币,期间增长了4.4倍。
又如 药明康德 的年报也显示,其境外收入从2019年的99.0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29.7亿元人民币,期间增长了两倍以上。
再如 凯莱英 的海外收入也从2019年的22.41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63.44亿元人民币,期间也增长了1.83倍。
从2023年营业收入位居全球前十位的CXO企业看,药明系(主要 药明康德 和药明生物)收入合计573.75亿元人民币,位居第四位置。
随同着收入规模扩大,中国CXO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的话语权也在提高。根据沙利文预测,2023年中国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5.1%,预计到2028年,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到23.5%。
何去何从
自2023年年底,美国民主党参议院议员Gary Peters提交了S.3558法案以来,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事件不断在演变,中国CXO企业股票价格屡次因此出现波动。
最初卷入法案风波的中国CXO企业,只有 药明康德 一家,后来又增加了药明生物。近期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通过了新版《生物安全法》草案(编号H.R.8333),后者前期已做出一些修订,明确将美国生物医药行业与 药明康德 (603259.SH)、药明生物(02269.HK)等公司脱钩的最后期限设定在2032年1月1日。
此次新法案的提交是基于BIO组织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在124家生物医药公司中,有79%的企业与在我国的或中国拥有的CDMO/CMO企业签订了至少一份合同或产品协议,并且需要8年时间转换生产供货商。这也从侧面显示,中国CDMO企业在全球CXO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接着H.R.8333法案将进入到众议院全体投票环节,并且还需经过参议院全体投票表决通过,才能由美国总统将其签署成为法律。最终,法案如何走向,仍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生物法案》草案扰动下,中国CXO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布局,何去何从,依旧受到关注。以欧美为主的市场,依旧是药物研发创新高地。
药明康德 在5月16日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将与咨询顾问协力,继续与参与进行中的H.R.8333草案和经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于2024年3月6日投票通过的编号为S.3558的立法草案进行沟通和对话。H.R.8333草案及S.3558草案的内容需要达成一致且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一些非药明系CXO企业在最近召开的业绩交流会或投资者说明会上,澄清了《生物法案》草案影响,但同时透露继续加码布局海外市场的决心。
如 凯莱英 表示,首先,法案本身不涉及公司,公司也木有从事法案中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其次,从和客户合作层面,目前与客户的商业合作和洽谈均在正常进行,未受此事件影响。
“公司也将继续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第壹,继续坚持CDMO企业定位,为 创新药 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和帮助,做海外生物医药产业朋友而不是对手; 第贰,加快海外建设布局,一是加快欧洲小分子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产能落地,这个不仅是为了分散不确定性潜在风险,也是为了承接更多海外客户API(原料药)项目,这是行业发展深化合作的一定需求;二是加快波士顿研发中心业务推进,以此为支点承接更多海外Biotech客户项目;三是考虑未来在海外低成本地区布局原料生产。” 凯莱英 说。
药石科技 (300725.SZ)表示,CXO在全球医药产业市场竞争与专业化分工的环境下发生,其在提升新药研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药品可及性,增进医药行业发展方面施展了巨大作用,公司坚信中国CXO在全球医药创 新产业 链中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有序推进,未受到该法案的影响。公司将继续加强中、美两地团队的服务能力建设,充分施展各自的地域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继续积极寻求自建或并购产能的机会,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建设,提升供应链韧性。
博腾股份 (300363.SZ)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受宏观原因影响,近两年来,出于对供应链安全的考量,供应链的本地化变得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影响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由于医药外包服务产业是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强监管的行业, 新产能从建设到投用再到获得客户认可,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发生大规模变化的存在性较小。对于 中国医药 外包服务企业,在充分利用中国科学家工程师红利、供应链优势的同时,加快全球化布局将变得更加重要。
有CXO企业对第壹财经记者表示,基于技术能力、规模和成本优势等,中国CXO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企业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程中,又咋做到平衡,避免“树大招风”,也考验每家企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