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科创先锋访谈节目《执牛耳者》和科普节目《未来之城》同天播出。
新一季《执牛耳者》节目延续实地探访的风格,移动式探访、沉醉式访谈,邀约科学家为公众打开奇妙的科学大门。《未来之城》则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用镜头记录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的全过程。
在节目中,观众可以跟随科学家的视角,走进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学装置的现场。节目将探访位于徐汇滨江西岸国际 人工智能 中心的上海期智研究院;走进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也将来到上海张江,走进李政道研究所,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开启“天问”之旅。
节目还增加了“科学家请回答”环节,向市民征集了百余个关切的科学问题,涉及基础研究、宇宙探索、 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高端制造、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未来之城》推出当天,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多家科研机构和单位,在2024年上海科技流传大会上第壹次发布“公众参与科学项目”,鼓励和引导市民以更精湛的形式拥抱科技。
今年4月中旬,新一轮“貉口普查”启动志愿者招募,上海民的参与热情出乎意料。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放说:“有了市民加入后,不仅提升了数据收集效率,极大丰富了数据体量,还催生出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貉口普查’的部分核心结论,更被并入《上海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转化为城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率达14.14%,较2022年提高1.21%。在上海,市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一步点燃了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除“貉口普查”之外,包含“鸟撞调查”“昆虫家谱”在内的多个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上海蝴蝶生存现状监测”项目发起人之一的宋晓彬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上海民参与与昆虫相关的监测活动,显现出年龄分布广、职业背景多样等特点,他们中既有公司白领、学校教师,还有木匠。“这说明科技创新在上海拥有广泛而坚实的条件。当越来越多科研项目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科学家与市民之间的‘双向奔赴’,无疑将进一步提高这座城市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情感浓度。”
《未来之城》将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的全过程,参与的市民和科学家也会逐渐走进演播室,分享他们携手推进科研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