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财经分析-全球光伏市值第一-易主- 美股光伏板块大涨靠什么?

【第一太阳能】-财经分析-全球光伏市值第一-易主- 美股光伏板块大涨靠什么?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5-23 16:58:26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第一太阳能】 【数据中心】 【英伟达】 【光伏板块


K图 FSLR_0


K图 300274_0


K图 688223_0


K图 JKS_0

  英伟达凭借超预期的财报引爆了市场对AI前景的热情,正当英伟达总裁黄仁勋直言,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之时,能源问题也再度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隔夜美股,光伏板块全线收涨,其中第壹 太阳能 (First Solar)大涨18.69%,领涨标普500成份股,近两日涨超28.22%。多数光伏股上涨幅度均超10%,大全新能源涨17.06%, 晶科能源 涨17.01%,阿斯特 太阳能 涨14.91%。 cdf7866c25924b62a97a563d975c2ac0.png

  值得注意的是,第壹 太阳能 近两年股票价格不断走强,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上涨69%、15%。年初迄今股票价格涨超46%,总市值达到269亿美元(约合1948亿人民币),超过 阳光电源 总市值(1530亿元),跃升为全球光伏制造企业市值第壹股。 6d852fe746de421794f73f17a62e4ef4.png

  瑞银、高盛此前均发布报告称,第壹 太阳能 是AI驱动电力需求增长“被忽视的直接受益者”,美国政府的补助政策及其在美国市场的优势地位,重申对该股的“买入”评级,并将其未来12个月目标价从252美元上调至270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向新华财经分析称,第壹 太阳能 股票价格持续上涨由其营业收入、净收入大涨推动,背后是美国政府的巨额补助,而中国光伏企业当下仍面临供需失衡造成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挫的格局,龙头企业利润承压。

  AI“吃电”凶猛或加快能源体系变革

  被投资者称为“美股总龙头”的英伟达业绩狂飙,财报显示AI需求未有放缓迹象,2025财年第壹季度英伟达 数据中心 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6.7%,主要由大模型、推荐引擎和生成式 AI的强劲需求推动,在公司收入中的份额继续扩大到86.6%。

  英伟达 数据中心 业务的强劲增长,释放出AI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信号。

  英伟达的“大客户”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预期今年 云计算 方面的资本投入高达1770亿美元,远高于去年的1190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继续增至1950亿美元。

  “大客户们”在 数据中心 领域的巨额投资一方面为英伟达的 数据中心 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也让能耗增长问题也逐渐凸显。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6年,全球 数据中心 的总耗电量将从2022年的大约460太瓦时增加到至少1000太瓦时。

  高盛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末期,AI将推动 数据中心 电力需求疯狂增长160%,仅为了支持AI 数据中心 ,美国电力类公用事业公司就需要在新一代发电产能上投资大约500亿美元。

  对于 数据中心 密集且电网老化严峻的美国而言,AI发展背后潜在的电力短缺问题显得更为紧迫。在AI电力支持方面,光伏发电的确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成了美国最大的 太阳能 组件制造商第壹 太阳能 持续大涨的重要推手。

  第壹 太阳能 乘美国本土制造之风起

  通过复盘第壹 太阳能 的财报不难看出,其股票价格上涨离不开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而背后则是美国政府丰厚的IRA先进制造补助。

  2022年8月,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计划在十年内发放7370亿美元补助,其中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核心便是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第壹 太阳能 在美国本土具备完备产业链,产品满足本土制造条件,可充分享受 IRA 优厚补助。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IRA清洁能源制造补助规则指导意见,在美国生产制造并对外销售的硅片、薄膜/晶硅电池片、组件,2023年起能够分别享受12美元/平方、4美分/W、7美分/W的生产税收抵免政策。

  从第壹 太阳能 的2023年报来看,第壹 太阳能 全年实现8.31亿美元净收入,其中约有6.6亿美元(合48亿元人民币)来自补助的(Government grants receivable)占比达到了80%,而2021年、2022年,该项收益为零。 702f2e373d804deeb3eb26f77c77f1d3.jpeg

  来自美国政府的补助成为推动第壹 太阳能 2023年净收入增长20倍的关键。

  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来看,第壹 太阳能 一季度实现净收入2.37亿美元,其中政府补助2.81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扣除政府补助后,第壹 太阳能 今年一季度净亏损4400万美元。 4879ba407c55497ebbf6ff6c1d5de9ae.png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分析指出,光伏发电技术路线主要包含晶体硅 太阳能 电池和薄膜 太阳能 电池,但现在薄膜 太阳能 电池市场份额下降到5%左右。虽然第壹 太阳能 占据了薄膜 太阳能 电池的多数市场份额,其薄膜电池技术则为碲化镉(CdTe),但在2023年组件出货量也仅排在全球第十位。

  另外,第壹 太阳能 官方网站显示,Series7系列产品的转化效率为19.7%,使用期限为30年,而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已经超过24%。

   华泰证券 分析师申建国表示,市场普遍认为薄膜组件成本高于晶硅,在全球组件价格下降趋势下薄膜组件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但需要谨防,第壹 太阳能 的薄膜组件产品相比晶硅具备不同化竞争优势,且具备一定品牌溢价,综合成本和利润两端考虑,薄膜组件业务将支持公司长期享受可观利润空间。

  中国光伏企业或将逐步走出盈利困境

  与第壹 太阳能 的处境不同,中国光伏企业近来市值持续下挫。2021年底,上市的光伏企业中,13家公司的市值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总市值达到了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但截至5月23日收盘,仅 隆基绿能阳光电源 市值超千亿。

  光伏产业正处在供需失衡的困境,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出现了全线下跌的情景,长期低价竞争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公司业绩,今年一季度,前9大光伏上市公司仅3家公司维持盈利,6家出现净收入首亏。

  但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企业甭管是出货量还是营业收入均大幅领先。 晶科能源 老总李仙德此前谈及行业价格狂跌问题时强调,“当前国内市场产业链价格已处于低位,全产业链盈利承压。从成本角度而言,产业链价格继续非理性下跌概率较小。”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开启上行周期的关键仍在于行业供需和企业的收益能力,离不开用市场化的形式清退落伍产能,需要依靠企业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和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于洁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降本是第壹定律,而产业规模化是降本的必经之路。

  张军涛表示,我国光伏电板加上储电的电池的成本,从2012年的3.9元/度,到2023年的1块钱,十年间成本降低了80%,依靠的就是产能规模化的扩张。张军涛和于洁也表示,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网消纳、新能源与用电负荷时间和空间不对等性等诸多问题逐步显现。

  当前,电网容量不足和风光消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光伏需求保持高增的一大关键点,消纳并网问题将对我 国新能源 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张军涛和于洁均认为,配电网首先需要加强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能力,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输电能力等方式,确保新能源电力能够顺畅接入并得到有效消纳;其次,配电网需要引入 储能 技术,以应对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电力全面的稳定性。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特斯拉】  【英伟达】  【2024】  【高开低走】  【寒武纪】  【人工智能】  【智能芯片】  【国产化】  【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  【VeriSign】  【伯克希尔】  【巴菲特】  【利润率】  【数据中心】  【云计算】  【2025】  【贵州茅台】  【施泰因迈尔】  【余永定】  【美股三大指数】  【科技股】  【ChatGPT】  【OpenAI】  【API】  【Sora】  【投资者】  【科泰电源】  【泰豪科技】  【潍柴重机】  【发电机】  【销售人员】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