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拓展 跨境电商 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会议明确,要积极培育 跨境电商 经营主体,鼓励地方立足特色优势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发展 跨境电商 ,强化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多展示对接平台,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的通过对于加大海外仓建设力度,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升级等具有积极意义。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而发展 跨境电商 、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无疑是外贸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时,家具家居类 跨境电商 傲基科技正在排队等待港交所的上市审核。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南城四少”一员,近年来,傲基科技发展风波不断。
记者了解到,公司曾于2019年8月向上海证交所申请科创板IPO,但却渺无回应,尔后于2021年5月转战深交所,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由于亚马逊封号潮的打击,公司主动取消申请,上市无疾而终。
此次傲基科技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刺,从业绩层面来看,傲基科技似乎已经另起炉灶,走上正轨。细究之下,公司依旧存在对于电商渠道,尤其是亚马逊平台的依赖。对于近年来逐渐成为公司另一发展支柱的跨境物流业务而言,随着行业利好不断,未来竞争预计会进一步加剧,公司该业务的 利润能力或可能进一步受到冲击。
来源:公司官方网站
渠道“依赖症”未解
从全球市场竞争来看,家具家居类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分散水平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2023年,按GMV排名的全球前五大家具家居类B2C电商卖家总计占据5.1%的市场份额。
位列第壹的宜家市场份额为3.9%,其次为位列第贰的无印良品,仅占据0.4%的市场份额,而傲基科技在全球位列第五,市占率为0.2%。
而家具家居类B2C海外电商市场之所以显现高度离散化,且无强势品牌的现状,与卖家产品销售高度依赖销售平台高度相关。目前对于消费者而言,对品牌的心智在一定水平上仅停留在亚马逊等购物平台上,卖家因此难以形成较为强势的品牌势能,从而在销售方面难以开脱渠道的约束。
2021年,受到亚马逊平台的封号事件影响,傲基科技截至2021年年初于亚马逊平台的318家网店中,有276家受限,线上账户总计约2.36亿元资金被冻结。
尔后,傲基科技转向推进品牌和精品战略,家具家居类产品的占比明显提升,其它各品类明显收缩。记者了解到,公司已下架的相关产品主要收录在消费电子类及运动健康类产品等类别下。
招股书显示,傲基科技目前主要通过ALLEWIE、IRONCK、LIKMIO、SHACERLIN、HOSTACK及FOTOSOK等品牌提供家具家居类、电动工具类、家用电器类、消费电子类及运动健康类产品。
2023年,傲基科技有11个品牌GMV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按GMV计,有6个产品品类(包含床架、食品柜和梳妆台等)在亚马逊美国网站位列第壹;10个产品品类(床架、床和冰箱等)在亚马逊美国网站的市场份额达到10%以上。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下称“报告期”),傲基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0.71亿元、71.00亿元及86.83亿元人民币,净收入分别为-5.90亿元、2.23亿元及5.20亿元人民币。能够发现,在2021年亚马逊事件的影响之下,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水平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其中2021年净收入亏损。
所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封号潮”之后,主动或被动地,傲基科技对亚马逊的依赖水平明显下降,并加大了对于沃尔玛、Wayfair等渠道的布局力度。
从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来看,傲基科技近几年在亚马逊平台引发的收入明显下滑,报告期内,在亚马逊平台销售货品的收入分别为76.11亿元、45.26亿元及46.71亿元人民币,2023年虽有所回升,但幅度非常微弱。
同期,来自亚马逊平台的订单量出现持续下滑,分别为1967万个、735万个及620万个。不过这时,每笔订单的平均价格显现上升趋势,由2021年的447元提高至2023年的823元。
虽然对于亚马逊平台的依赖度有所下降,但受限于亚马逊的市场地位和当前的消费者习惯等原因,当前该平台仍然是傲基科技最主要的销售渠道,2023年销售占比仍达到53.8%,超过半数。
另外,由于布局力度进一步加大,沃尔玛及Wayfair平台引发的销售产品的收入快速提升,订单量也不断增加。
报告期内,在沃尔玛平台引发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76亿元、6.76亿元及9.51亿元人民币,订单量分别为378个、930个及1256个;同期,在Wayfair平台引发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7亿元、4.59亿元及8.72亿元人民币,订单量分别为239个、627个及1150个。
对照能够发现,虽然来自沃尔玛和Wayfair两个平台的销售收入及订单量在快速上升,但相比亚马逊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而除上述平台外,招股书显示,傲基科技亦经多个其它第叁方电商平台(如eBay等)销售商品。报告期内,来自这些平台的收入分别为1.88亿元、2.17亿元及2.6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率分别为2.2%、3.0%及3.1%,对照来看,贡献依旧相对微弱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除以上线上渠道之外,公司还通过布局线下渠道销售产品,主要包含线下经销商、直销商等。报告期内,于上述渠道引发的收入分别为3.48亿元、4.48亿元及3.7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率分别为3.8%、6.3%及4.3%。
综上来看,由于“封号潮”影响,公司近年来一直试图开拓其它销售渠道,但尚未完全开脱对于亚马逊平台的影响。从其它平台来看,目前还难以成为支撑公司经营的另一强有力支柱,未来平台业务开拓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跨境物流赛道竞争或将愈演愈烈
另外,发展跨境物流业务也是助力傲基科技从亚马逊事件中迅速恢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逐渐成为支撑公司发展的新增长曲线。
具体来看,傲基科技通过设立子公司深圳西邮智仓开展跨境物流业务,除为自有电商业务提供物流支持外,还为客户(主要是电商卖家)提供高效一条龙的物流解决方案,包含国内集运、头程国际货运服务、海外转运、海外仓储及订单派送。
招股书显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为超过700家电商公司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分别完成超过三百万份、四百万份及六百万份订单,创造收入分别为4.90亿元、7.75亿元及16.5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率从2021年的5.4%提高至2023年的19.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采用海外仓模式的B2C出口电商物流解决方案引发的收入计,深圳西邮智仓在中国所有B2C出口电商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位列第四,市场份额约1.2%,且在所有专注于中大件的B2C出口电商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位列第壹。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美国主要港口城市(包含洛杉矶、休斯敦、新泽西及芝加哥)及欧洲(主要是德国)运营27个海外仓储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英尺。
由于处于产业链上下游位置,公司开展物流服务也能够进一步反哺跨境产品销售业务。2021年起,公司销售成本中的物流成本不断下降,已经有2021年的25.8亿元降低至2023年的18.6亿元人民币,减少超7亿元物流费用。
不过,随着 跨境电商 快速发展,和中央和地方政策也在不断扩大对 跨境电商 相关业务的支援力度,未来资本将进一步涌入,赛道竞争预计会愈加激烈。
5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拓展 跨境电商 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国内电商海外仓建设获得政策扶持,相关企业和资本进一步应声而动。
此前,全程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兰剑智能 老总吴耀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关注 跨境电商 海外建仓的相关业务,已与希音等大型 跨境电商 长期合作。
嘉诚国际 此前也表示,公司规划在境外设立海外仓巩固公司 跨境电商 全链路一体化服务优势。
以此看来, 跨境电商 物流领域未来竞争将愈加白热化,海外建仓成本进而可能被进一步推高,而跨境物流服务业务的 利润空间预计将会受到挤压。
结合公司来看,这一点目前已经直接反映在傲基科技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层面,报告期内,公司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逐年下滑,分别为22.7%、17.8%及14.6%,未来预计公司将直面企业加快赛道布局和资本涌入造成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