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持续提升健康素养、着力增进全民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健委新闻讲话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监测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增长,“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壹责任人”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卫健委决定,从今年6月起,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行动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有: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期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等。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9.7%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表示,为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开始,在国家卫健委党组领导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已经连续完成了12次的监测任务。
全国健康素养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县(区)。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根据,监测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每年调查人数约为8万人。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稳步提升,已经由2012年的8.80%上升到2023年的29.70%。尤其是 健康中国 战略实施以来,提升幅度明显增大,目前已经接近《“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
另外,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仍存在不平衡现象。好比,从城乡分布来看,2023年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3.25%,农村居民为26.23%。如果从东中西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3.30%、中部地区为28.85%、西部地区为24.44%。
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城乡差距、中东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新版“健康素养66条”新增多项内容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是我国自2008年发布以来的第贰次修订版本。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介绍, 此次主要修订的内容包含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了个人健康权利和责任的相关内容,提倡“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壹责任人”的理念。二是增加了流行症防治相关知识。三是增加了慢阻肺、骨质疏松、健康口腔、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四是增加了安全与急救、家庭药箱储蓄、自测血压方面等方面的健康技能。五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了相关知识点。
预防流行症有三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从专家的视角而言,预防流行症主要从三个环节采取措施,一是控制沾染源,二是切断流传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但对于公众而言,有两点比较重要。第壹点是健康素养里涉及到的流行症知识,公众应该去熟悉、去掌握。第贰是如果正在患流行症的时候,要听从临床医师或疾控机构的建议和管理。对于保护易感人群,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让机体发生免疫力,来避免一些流行症的发生。
王华庆称,婴幼儿是免疫力尚未形成的阶段,老年人是免疫力正在衰退的阶段,因此这两个人群是预防接种的工作重点。
对于适龄易感人群,通常不用考虑季节的因素均可接种。王华庆强调,如预防麻疹、乙肝、百日咳等,对于儿童而言,应该及时根据免疫程序接种;由于多数疫苗可能需要接种多剂次才能完成全程接种,所以在接种疫苗的进程中,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建议要及时进行补种,让疫苗施展更好的作用。
持续净化健康科普网络环境
米锋介绍,为了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净化网络空间,2022年,国家卫健委专门会同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流传机制的指导意见,主要从发布、流传、监管和社会监督等多个环节发力,来规范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知识发布和流传。
国家卫健委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大优质健康科普作品的推广流传。对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及时地处置、辟谣,净化健康科普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