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交易类退市威力彰显 -壳-公司加速出清

【上市公司】交易类退市威力彰显 -壳-公司加速出清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6-6 22:53:0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上市公司】 【投资者】 【交易类

  最近,一批公司由于市值连续低于3亿元可能面临市值退市,引起市场关注。据统计,截至6月6日收盘,建车B、汇丽B、* ST深天 、* ST美讯 、宁通信B等5家公司市值低于3亿元人民币。

  今年以来,交易类退市指标威力尽显。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已经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其中超过六成触及面值退市指标。

  市场人士认为,当前,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严监管环境下,“壳”资源贬值,“壳”公司也加速被市场抛弃。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和退市制度的完善,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更加严格,基本面欠安、盈利能力差的企业更容易触及退市标准。同时,投资者对市场的理解更加成熟,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投资价值,对于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造成其股票价格持续下跌,最终触及退市标准。

  市值退市指标威力逐步彰显

  2020年底退市改革时,新增“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与“面值退市”指标共同构成交易类退市标准。可是,2021年直到今天,没有公司因触及市值退市指标而退市;2021年至2023年,分别有7家、1家、13家公司触及面值退市指标退市。

  今年以来,市值退市指标威力逐步彰显。据统计,截至6月6日收盘,建车B、汇丽B、* ST深天 、* ST美讯 、宁通信B等5家公司收盘市值为2.26亿元、2亿元、2.64亿元、2.77亿元、2.72亿元人民币,已经分别连续15个、4个、3个、2个、1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人民币。另外,还有7只股票(含A股和B股)市值在3亿元至4亿元之间。

  谈及市值低于3亿元的企业逐渐增多,李晓表示,这反映了市场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评估和监管力度的加强。

  今年以来,监管职能部门多措并举削减“壳”价值。4月30日,退市新规落地,精准出清“僵尸空壳”“残渣余孽”。同时,沪深交易所表示,对“壳”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行精细化监管,从严监管因缺乏持续经营能力而触及收入利润指标被“退市风险警示”(*ST)的企业、濒临交易类退市指标的企业规画重大资产重组,严防违规“保壳”“炒壳”。

  今年10月30日起,退市新规中主板5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将正式实施,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出清力度。

  “公司是否会市值退市,决定于市场走势、公司自身经营情况等多个因素。”李晓认为,随着退市新规中主板5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的实施,未来市值退市的企业数量可能会增加,进而促使市场更加理性地评估公司价值。

  年内面值退市占比超六成

  在严监管下,今年面值退市成为主流。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面值退市22家,占比超过六成。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表示,交易类退市指标为“触及即退”的客观实施标准,并没有可延缓退市的余地。

  对于涉及非法的退市公司,监管职能部门推进立体追究责任,强调不能“一退了之”。可是,如果交易类退市公司没有涉及财务做假、信披非法等犯法行为,投资者无法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郑彧表示,如果公司是因为非欺诈性因素(好比只是触发交易类标准)退市,本身就属于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可能发生的“系统风险”之一。

  因此,在交易类退市增多的环境下,市场人士认为,需巩固相关风险提示。投资者自身也需要提升专业知识,强化对基本面的研究,理智投资,远离投机炒作。

  李晓建议,监管职能部门在完善退市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退市风险警示机制,及时向投资者提示退市风险,让投资者有充分的时间做出决策。同时,需巩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投资知识,提高投资人的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外,还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确保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上海莱士】  【海尔生物】  【吸收合并】  【海尔集团】  【中小投资者】  【证券公司】  【中船科技】  【股票回购】  【上市公司】  【中央企业】  【中船应急】  【中字头】  【李文宾】  【永赢基金】  【ST升达】  【厦门国际银行】  【豆神教育】  【岭南股份】  【金花股份】  【立案调查】  【证监会】  【天顺股份】  【新易盛】  【王普宇】  【A股公司】  【信息披露】  【北交所】  【充电桩】  【互动平台】  【和顺电气】  【ESG】  【中国企业】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