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鹅街光影秀令市民驻足观看、品尝鹅饭;鲜美的河唇鱼头汤吸引游客“闻香寻来”。最近,湛江两条完成改造的老街全新亮相,吸引很多市民、游客参观打卡。
老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在湛江,老街古巷数不胜数,不仅承载着大多数市民的回忆,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近年来,湛江对赤坎老街、雷州曲街等开展“修旧如旧”改造,这些险些沦为“遗忘的角落”的老街再次靓了,成为新晋的旅游打卡地。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许筱倩通讯员张思燕
推动新老融合
老街成年轻人社交空间
置身赤坎老商埠,古老的骑楼、斑驳的楼梯,无不诉说着当年的商埠繁盛、人来人往的历史。作为湛江法式建筑群和南粤骑楼式建筑群的集中地,直到今天,古商埠仍保存着传统民居、南洋、法式、欧式等风格建筑,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总共79处得以存留。
而古商埠的文物及建筑经过岁月的洗礼,展示出的“皱纹”让当地亟须开启保育活化之路。
乘着湛江大文旅开发东风,2021年,赤坎区启动建立 广东省 全域旅游示范区项目。目前,赤坎区已投入约1.2亿元人民币,完成古码头、广州湾商会会址、静园等一批标志性点位的改造,解决公房修缮、道路改造、灯光亮化等难题,让原居民愿意回、游客喜欢来。
头戴簪花、身穿汉服的游客手举印有“湛江”二字的雪糕拍照打卡;“小林漫画”阅读空间、湛江记忆非遗主题博物馆等展馆为游客提供了文化视觉盛宴……改造过的赤坎老街成了年轻人的社交游玩新场所,而老街上新场景、新事物还在不断涌现。
文旅业态升级,为赤坎古商埠全时段旅游发展提供契机。今年春节起,赤坎区博物馆、静园、“小林漫画”阅读空间开放夜展,一场场“奇妙文博夜”活动让游客在历史长河中徜徉。赤坎区博物馆春节期间接待10.4万游客,“五一”期间更是成为全省参观人数最多的10家博物馆之一。
文旅繁华让许多人敏锐嗅到商机,前来老街开店。游客在无意间可邂逅石狗咖啡、文创冰淇淋、独立书店等特色店铺。
视线移至雷州半岛南端,曲街作为雷州城最主要的古街道之一,其建筑被称为“南洋风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曲街承载着雷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去年,雷州以曲街历史文化街区示范段项目建设为契机,缔造新文化特色“味道”。改造项目采取“还原+融入”式缔造,既挖掘出新特色又保存本土特色。如今,改造后的曲街时常人头攒动,雷州通过“平台+内容+场景”的深度融合,引入多元化国风潮流元素,更好地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唤醒美食记忆
老街上烟火气更浓
除了古韵十足的建筑、文物,老街里最让人挂念的,当然还有风味地道的美食。廉江鹅街、河唇鱼头汤街的改造之路,正是从深挖老街美食历史开始。
从民国时期起,具有700年历史的廉江南街就兴起了鹅饭。尔后,这里流传着一代代年轻人艰苦创业的故事。相传,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位被称为“劏猪德”的创业年轻人,每天到南街百货大楼旁售卖肉鹅,但生意不是很好。而他不气馁,从鹅汤上下功夫,反复探索烹饪鹅饭的技艺。屡次尝试后,他炖出的鹅汤色泽油亮、浓郁回甘,用鹅汤煮出的米饭,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生意忙碌。
尔后,在南街经营鹅饭的店铺日渐增多,在南街北段便形成了鹅饭一条街,因鹅饭味道正宗美味而家喻户晓,四十长时间以来长盛不衰,装载着每个廉江觅食客的味蕾记忆。
随着城市的演变、业态的更迭、商户的变迁,鹅街的人文风貌、美食风味面临流失危机。
为挖掘“鹅街”的深厚文化底蕴,去年,廉江鹅街改造工程正式开工。近期,改造后的鹅街带着趣致的“鹅掌柜”光影秀正式全新亮相。同时,多家鹅饭饭店装修完毕,带着更浓的烟火气开业迎客。
“作为一名老顾客,这条街对我而言可是有特殊感情的。这里的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我的回忆,是熟悉的味道。”市民杨女士表示,现在看到鹅街变得越来越好,特别开心。
与廉江鹅街拥有相似历史经验的,还有廉江河唇鱼头汤一条街。河唇鱼头汤历史悠久,厨师周祖兴时经常使用鳙鱼制作鱼头汤,香味浓郁,受到食客欢迎。经过3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河唇鱼头汤制作技艺成了当地人们的“致富经”,风味独特的鱼头汤博得各方食客赞叹,带动更多人经营鱼头汤店。
据了解,依托廉江河唇镇“鹤舞银湖·山水河唇” 乡村振兴 示范带建设,廉江推动“鱼头汤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新翻新街景、路面,将鱼头汤街缔造成集非遗美食、文化体验、旅游融合为一体的特色街区,顺畅打响‘河唇鱼头汤’特色品牌。
如今,河唇鱼头汤街具有比邻鹤地银湖水利风景区的“先天优势”,当地不仅计划申请 湛江市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计划缔造吴天胜展览馆和小公园,宣传鱼头汤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