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北京证交所(下称“北交所”)起草了《北京证交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建议稿)》(下称《实施细则》),并向市场公开征求建议,征求建议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14日。
《实施细则》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配套和有序衔接。
一是报告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程序化交易投资人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变更报告等要求,和会员对客户的报告管理职责等内容。
二是交易行为管理。《实施细则》细化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重点监控的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类型,明确机构、客户的合规风控职责。
三是信息系统管理。《实施细则》细化了程序化交易技术全面的具体要求及测试要求,对会员回报监测、交易单元管理等作出了规定。
四是高频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规定对高频交易从严监管,并提出了额外报告、提高交易费用等不同化管理要求,对不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适用程序化交易的一般管理要求。具体不同化收费标准将另行规定。
五是监督检查。《实施细则》规定北交所可以根据自律管理需要,对涉及程序化交易相关主体进行现场或非现场检查,对违反《实施细则》的相关主体,北交所可依规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罚。
专家对记者分析称,相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程序化交易有明显的技术、信息和交易速度优势,客观上对其它投资者造成结果“不公平”。我国市场有2.25亿投资者,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超过99%,更加需要加强量化交易监管,保护市场公平性,这是践行资本市场监管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实施细则》提高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针对性。现行公开的异常交易认定标准,主要针对单一账户、单一股票的交易行为,对程序化交易存在一定不适应。
《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异常交易认定标准,提升交易监控指标的针对性,重点监控可能损害其它投资者利益的异常程序化交易行为。同时,相关监控指标聚焦高频交易行为等关键少数,不会影响市场正常交易需求,普通投资者对监控将“无感”。
同时,《实施细则》提高量化交易成本。参照国际监管实践,对过度占用系统资源的高频交易等行为,将收取更多费用,实行不同化收费。
另外,《实施细则》公平分配交易资源。要求证券公司根据公平、合理原则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交易单元服务,不得为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提供特殊便利。这有益于督促证券公司合理分配资源,保障不同客户之间的交易公平。
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程序化交易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一定产物。从全球资本市场看,程序化交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在一些海外成熟市场,程序化交易的占比超过50%,美国甚至达到70%。我国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起步晚,可是发展迅速,目前在股票市场的交易占比在30%左右,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行业人士认为,程序化交易在提升市场活跃度、提高交易效率方面施展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水平上改善了市场流动性。这时,程序化交易的确在一些特按时点也存在策略共振、交易趋同等诸多问题,加大了市场波动,也因其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引发了市场有关其不公平性的疑惑。要理性、正确地看待程序化交易,不能“一刀切”地全面禁止,但同时也不能任由其发展,不受任何约束和管控。总体应当从趋利避害、规范发展的视角,引导程序化交易投资者合规交易,施展其积极作用,管控好消极影响。切实保护市场交易公平性,增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