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为全面深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就,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美好未来,6月11日至6月18日,中宣部港澳台新闻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期间20多家中央媒体、广东媒体和港澳媒体的上百名记者将走进大湾区,探访重大合作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香港澳门发展的独特优势、粤港澳三地合作的生机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大湾区展现勃勃生机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七连冠
6月11日上午,“机遇湾区”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在广州举行,拉开了此次主题采访活动的序幕。介绍会上,中宣部港澳台新闻局副局长徐磊介绍了本次采访背景及总体情况。 广东省 有关责任人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新进展成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横琴执委会、前海管理局、省南沙办、河套发展署等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各自领域发展情况。
据介绍,经过5年的努力,大湾区综合能力不断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8万亿元人民币,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动能不断释放,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
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集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第贰,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壹,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湾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交通枢纽功能不断提升。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骨骼更强壮、血脉更通顺、根基更坚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顺畅建成,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基本实现了大湾区主要城市间的一小时通达。
着力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大湾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08项高频的政务服务实现粤港 跨境通 办,创新建立粤港在线身份互认体系。今年1~5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000万人次,港澳居民北上热度高企,2023年约有5300万人次,香港居民北上消费“双向奔赴”已经成为生活新常态。
加快建设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针对4个重大合作平台各有偏重的功能定位,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规则实践,重大合作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增强,为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据透露,下一步广东将把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携手港澳缔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大湾区。广东将聚焦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强化发展战略协同联动。围绕巩固香港金融、航运、商贸等中心地位和支持澳门缔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聚焦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产业体系共建、民生深度融合等重点领域,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和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二是强化科技产业互促双强。广东将加快建立与港澳及国际有效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持续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建共用共享,聚焦前沿优势领域新建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联合港澳推动科研攻关取得更大进展。
三是强化全方位互联互通。广东将携手港澳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加快推进跨珠江口通道建设,不断提升大湾区内外联通能力。加快打通大湾区各类要素跨境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提高人员车辆往来、货物通关、资金跨境、 数据安全 传输等便利化水平。
四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广东将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拓展,联动港澳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加快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五是强化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广东将充分施展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联合港澳因地制宜培育各平台主导优势领域,持续强化制度创新与规则试验,积极推动与港澳公共服务体系衔接,“以点带面”引领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
缔造4大产业创新高地
全力缔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叁极
广东省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介绍中透露,广东正不断拓展产业发展新赛道、缔造发展新动能,着力缔造4大产业创新高地,全力缔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叁极。全省根据缔造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部署,推动新型 储能 、 新能源 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广东从汽车第壹大省成长为 新能源 汽车第壹大省。
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表示,全省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有力支撑电子信息集群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在产业培育方面,广东加快把 新能源 、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缔造成新的万亿元级、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据省工信厅副厅长陈磊透露,2023年 广东省 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创出18年、6年来年度最快增速。中国集成电路第叁极由蓝图规划变成现实,全省 数字经济 规模超6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第壹。19家广东企业进入2023年世界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10家,累计培育190家国家级、37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机遇湾区”广东主题采访团走进南沙
看“湾区之心”构建创新生态圈
6月11日下午,“机遇湾区”广东主题采访团抵达布满活力的“湾区之心”南沙,上百名媒体记者走进南沙新区规划展览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融捷能源,了解南沙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的成果成效。持续发力“2+5+2”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脉络日益清晰,南沙正形成创新生态圈,新质生产力成果竞相涌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
湾区C位:构建大湾区“三十分钟交通圈”
“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超过两位数……南沙成为大湾区战略平台最多、开放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南沙规划展览馆,职员对南沙在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科技创 新产业 发展、海洋强区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讲解。
记者了解到,南沙正加快构建大湾区“三十分钟交通圈”。今年6月底,连接深圳至中山的跨海通道——深中通道将具备通车条件,这是当前全球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项目。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从中山到 深圳市 的车程,将从目前约两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作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深中通道将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港科大(广州):为国培养未来需要之才
昨日下午,采访团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 人工智能 学域博士在读生、雅可比 机器人 开创人邱迪聪的 机器人 正在嗨呗海陆空创客空间内展示。“我的代码在NASA上天,梦想在大湾区落地。”他对记者说,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结业后,他曾参与或主导过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车研发、L4级自动驾驶等项目。当看到AI 机器人 风口时,他选择回国,来到广州南沙。“大湾区机遇无限,因此选择这里作为梦想起点。”公司已发布了一款智能商超服务 机器人 ,可以通过口头指令让 机器人 完成补货与拣货等任务。
邱迪聪是港科大(广州)致力培养的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代表。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国家需要啥样的学科?”这是港科大(广州)在建校之初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时一直思考的问题。倪明选对记者说,“我们第壹要缔造的是交叉融合学科,为国家培养未来期望的人才。”港科大(广州)正式成立以来,借力于港科大三十多年的深厚积淀和大湾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活力,正在加速建成面向世界的教育科技人才平台。
“我们正推进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建设,缔造先进成果孵化地。”据南沙区科技局副局长林进效介绍,南沙优化“上管老下管小全家无忧”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创新与港澳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建设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缔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生态。
“锂”动力强劲: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跑
在融捷能源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一期项目已正式投入量产,年产量可达10GWh。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坤庆对记者说:“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35GWh。”
据朱坤庆介绍,南沙汇集了锂电行业的各类人才,有益于企业长远布局和发展。目前企业拥有超过百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过25%。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已建成若干条顶尖的 锂电池 样品线和中试线和5000m2以上业内顶尖的 锂电池 实验室。“未来,我们预计每年在研发投入上将超亿元人民币,届时将建成国际顶尖的科研平台,为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研究提供坚实的条件。”
南沙拥有良好的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融捷在部署投资时考量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头部 新能源 企业在大湾区都有布局,南沙作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在这里我们能实现有效覆盖、快速对接。”朱坤庆说。
记者从南沙获悉,汽车产业成为南沙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近五年来,南沙汽车产业以广汽丰田整车项目为龙头,广汽丰田先后扩建投入生产第四、第五生产线,引进了融捷、巨湾技研、立昇智能等一批智能网联与 新能源 汽车产业项目企业,已形成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产业集群格局,构建起“整车— 新能源 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集群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