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临近,除了提醒孩子们注意出行安全,还有哪些特别的注意事项?在6月27日广州举行的“青春期生殖健康关爱”活动中, 广东省 生殖医院副院长张欣宗接受本站专访时恳切地强调,我国不育症的发生率在18%左右,并且这一指数还在上升。他提醒,应当“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青春期的生殖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
不育症发生率上升
需重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广州日报:不久前,全国首部青春期生殖健康科普专著《青春期生殖健康》在穗首发,作为长期战斗在生殖健康一线的专家,您如何看待生殖健康教育?
张欣宗:青春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真的太重要了。根据最近的数据统计,我国不育症的发生率在18%左右,说白了,在将近5对夫妇中就有一对存在不孕不育的情景,并且这一指数还在上升,有很多家庭正受到不育症困惑。
这时,我国每年流产人数在1300万左右,其中未婚人群占主体。青春期(10岁~19岁)是个体生命历程中必经的一个发育阶段,也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生殖能力形成的关键、独特、唯一时期,生殖系统从未成熟发育到成熟。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成年期生育障碍,究其原因,有一部分与青春期生殖全面的损伤、不重视生殖健康有关。对这些不育症、流产的人群,如果在其青春期甚至更小的时候就提前介入干预,进行更系统、有效的生殖健康科普教育,该类人群数量会大大降低。
生殖健康科普任重道远
“生育力保护”应贯穿一生
广州日报:过往对于生殖健康教育貌似都是相对简单、“欲说还休”的一些介绍,您觉得这方面该如何提升?
张欣宗:是的,生殖健康教育其实不是只和“性”联系在一起。在现实当中,家长对于小孩的身体健康非常关注,但对生殖健康的关注度还不够,或说压根不晓得怎么去关注。
提到青春期生殖健康,一部分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或以为只是跟“性”相关。其实,青春期的生殖健康还跟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原因有关,是一项全面的知识。如,性流传疾病感染后可能造成输精管或输卵管粘连、堵塞;女性在青春期过度消瘦或肥胖、过量饮酒、不妥使用含激素类药物或食物等会造成月经周期紊乱、卵巢早衰、成年期不孕、自然流产;男性在青春期酗酒、严重吸烟、习惯泡热水浴,会令睾丸的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发育不良,可能造成成年期不育或子代诞生缺陷等。
青春期生殖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还决定了成年期的生殖能力是否正常。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维护青春期生殖健康,就是维护将来的生育力。“生育力保护”应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其中青少年时期和黄金育龄期更是生育力保护的关键阶段。而且,未成年人的生殖健康科普教育不仅关系到青春期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人问题,更是整个民族、社会的问题。
我 国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研究制定了《生殖健康增进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及“青春健康工作提质扩面,到2025年地市级青春健康工作覆盖率达到90%,并加大家校合作,力争做到青少年家长培训活动省级全覆盖。”目前,各省也转发、制定了实施的方案,说白了,从国家到省都特别重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那么具体我们要怎么去做青春期的科普宣传教育,以啥样的形式去做?最近在广州首发的全国首部青春期生殖健康科普专著《青春期生殖健康》就起到了系统性、落地性的作用。
“教育要系统、直观、震撼”
多方合力降低危害生殖健康风险
广州日报:具体而言,生殖健康教育怎样做会更有效果呢?
张欣宗:其实,如何开展青春期的生殖健康科普教育,甭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还不是很清楚。在实践中,我们让老师去做这项工作,讲的内容可能非常浅表;由精湛的医师去做科普,内容可能又过于高深,青春期的小孩可能难以理解。其实,给青春期人群科普生殖健康知识,不仅是系统地讲课,还要有机会让他们看到真实的场景,才能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会引起加倍重视。
好比,在讲课进程中引入一些震撼人心的相片、案例,孩子们可能会记一辈子;我们会定期举办科普开放日,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精液的形态:正常的是啥样的?为啥会畸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有啥影响?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会受益终身。而《青春期生殖健康》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全国有一本标准的教材,让老师、学生、医务工作者还有社区知道怎么去科普。
值得强调的是,青春期造成的生殖系统损伤,可能在十年后才会有所显现,希望社会、学校和家长都重视孩子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科学、准确地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青春期将危害生殖健康的危险降下来,并通过增进心理和情感健康的发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