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以某某某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理解,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着力用改革的要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务必坚持以人民为方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老百姓 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为了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主席强调,“ 老百姓 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造成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各方面推出的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
立足当前,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改革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合意的地方改起。“这两年药品降价特别明显,看病负担明显减轻了。”60多岁的广西 南宁市 市民韦华强说,他因患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从前买这个药一年得花上千块,现在只需要几十块。”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药品价格降下来,民生温度升上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铺就一条 健康中国 之路——持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水平,将更多群众急需药品并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治疗体系。
以改革增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到完善 职业教育 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改革深刻体现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初心。
改革户籍制度让人的活力充分迸发——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人口流动的户籍障碍基本消除,打破了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助推 新型城镇化 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为民谋利、为民解忧,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造成的变化。
着眼长远,寻找最大公约数,以改革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代以来汹涌澎湃的改革实践,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幸福生活的温暖底色更加鲜亮。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会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习主席强调指出。
不管遇到任何过不去的槛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
臂挽 会稽山 、面朝枫溪水,蓝天白云下的浙江诸暨枫桥镇屋舍俨然,铺展成一幅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
2023年9月20日,习主席来到这里,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他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百姓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枫桥经验”从枫桥动身,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依靠群众进行社会基层治理创新,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从地方探索,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国。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2020年9月17日,习主席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一场“特殊”的基层代表座谈会。
村委书记、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家、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讲话,发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两个多钟头的座谈会上,习主席同每一名讲话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像这样的座谈会,习主席主持召开了7场。
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建议活动开展。活动开展前后,习主席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这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社会发展的奇迹。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主席话语坚定。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增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我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再动身的原动力、起点。
从“有没有”转向“咋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面对人民群众新向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务必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医疗教育要更好保障、环境污染要更有效治理、社会公平正义要更大彰显……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个性化。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人民群众新向往,改革只有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才能破除制约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重视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服务、托幼养老和生命财产安全等 老百姓 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展望未来,在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务必进一步分好“蛋糕”,通过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建成全球覆盖人口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改革,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今年以来,安徽、山东、四川等地相继印发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方案,力克“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改革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新标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在习主席指引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势必更加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增进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 托育服务 体系,明显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贯通技能等级认定与职称评定,超2亿“蓝领”有机会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创新巡回法庭制度,“家门口的最高法院”覆盖全国……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激扬广大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