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24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机遇湾区向新向荣”大湾区分会场开幕式在深圳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地区经济司巡视员邹勇表示,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同心抓机遇,合力创繁华,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三种货币的特殊环境下,缔造了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
邹勇指出,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视角来看,《纲要》发布的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更加强化,科技协同创新更加深化,高品质生活圈更加优化,合作软环境更加方便化,携手大招商更加一体化。
施展大湾区需求巨大、“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优势
对于大湾区今后的合作发展,邹勇建议,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广东“一支两地”的新定位。
在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方面,第壹要找准大湾区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推进大湾区建设紧密衔接起来,着力强化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链接、服务功能。其次要施展大湾区需求巨大、“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优势,为全国通顺国民经济内循环创造稳固基础。最后要施展产业链供应链较为完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达的优势,为我国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提供强大保障。
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方面,要更加重视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 动力源 ,增进科技成果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要更加重视结构优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援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筑牢环境优先的宗旨,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要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加大对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尤其是对国家2023版基本公共服务九大内容的创新落实。
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方面,邹勇指出,要以建设先行示范区意见为引导,以深圳为核心,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去探索、创新。大湾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经济区;有基础、条件和能力在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等方面展示出引领示范效应。
增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在增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邹勇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通过自身的优势或实力,支持或帮助其它相对落伍地区社会发展,从而增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虹吸与辐射的关系、引领与合作的关系、自强与示范的关系,增进大湾区与其它地区的发展相辅相成,并头推进。
“增进区域协调发展,既要施展有形市场的导向作用,更要施展有为政府的主导作用。”邹勇谈到。
邹勇建议,要做好 广东省 内部的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工作。2023年11月起实施的《 广东省 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将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并入了法治保障的范畴,探索了国民经济相关数据统计、收益共享分配等新方式、新机制,创造了“飞地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建议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为全国有关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另外,要做好全国范围的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对口合作工作。 广东省 是这方面工作的主力军、第壹方队,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负担负责。下一步建议在干部双向挂职、营商环境改善、发展“飞地经济”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
最后,要做好对口合作革命老区工作。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革命老区20个重点城市与东部15个发达城市的对口合作关系、合作重点和支持政策。在20个革命老区城市中,珠三角对口合作城市有8个,占了40%,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湾区的高度信任和实力认可。大湾区城市要充分施展大湾区的市场优势,持续加强消费帮扶,深入开展就业帮扶,强化人才交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