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公告,将一对曾经的合作伙伴的“纠纷”显现至台前。
7月10日, 艾力斯 (688578.SH)公告,申请人江苏 复星医药 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复星”)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了仲裁申请。相关案件已受理,后续仲裁程序尚未开始。
艾力斯 的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以下简称“伏美替尼”)于 2021年3月正式商业化。2022年,双方签订协议, 复星医药 (600196.SH、02196.HK)子公司江苏复星在约定的区域内的指定医院独家推广伏美替尼, 艾力斯 按江苏复星完成的推广业绩支付推广服务费。
不过根据公告, 艾力斯 方面指出,江苏复星具有多项违反《独家推广协议》的表现,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故而于2023年11月30日发出《独家推广协议解除通知函》,通知江苏复星《独家推广协议》将在 2024年1月1日解除。
就 艾力斯 认为的江苏复星违反协议的详细情况,《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致电 艾力斯 方面,其表示,公司在收到仲裁通知书后及时进行了信息披露,详细情况详见公告,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公司董事会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次仲裁事项,将积极应诉,依法主张公司合法权益,坚决、切实地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复星医药 表示:“由于 艾力斯 违约解除合作协议,我方已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提起仲裁,依法主张公司合法权益,坚决、切实地维护公司的利益。”
彼时, 艾力斯 看中江苏复星的销售渠道。 艾力斯 2022年一季报显示,为提高伏美替尼的渠道覆盖, 艾力斯 授予江苏复星伏美替尼在广阔市场(超过1500家医院)的独家推广权,公司自有营销团队将持续负责核心市场区域约1000家医院的推广。
艾力斯 公告显示,江苏复星在肿瘤 创新药 领域具有广阔的渠道覆盖,在公司自有营销团队对核心市场区域进行充分覆盖的条件上,本次合作对覆盖区域形成了有效补充,有益于伏美替尼在广阔市场区域充分释放商业化潜力,助推优质 创新药 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2022年年报显示,江苏复星为 艾力斯 当年第叁大供货商,采购额为1491.96万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78%。公司组建的营销团队已覆盖30个省市,核心市场区域约1000家医院,公司商业合作伙伴江苏复星将覆盖广阔市场超过2000家医院。
根据原有协议,双方合作自2022年5月生效,首个合作周期至2026年12月。不过合作周期尚未过半,双方关系已然“破裂”。根据公告,江苏复星请求判决 艾力斯 向其支付推广服务费、律师费及返还保证金,请求判决 艾力斯 向其赔偿损失等合计2.55亿元人民币。公告显示, 艾力斯 已针对上述事项于2023年年底计提推广服务费、保证金返还合计人民币1880万元。
2021年3月和2022年6月,伏美替尼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二线、一线治疗适应证先后获批,并分别于2021年12月、2023年1月进入国家医保。
获批上市销售后,伏美替尼2021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6亿元人民币。2022年,伏美替尼上市后第壹个完整销售年,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人民币。随着两项适应证的获批和医保的并入, 艾力斯 的销量也在持续增长。2023年度,伏美替尼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8亿元人民币, 艾力斯 营业收入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14%,净收入为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54%。2024年第壹季度, 艾力斯 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同期增长168.65%;净收入3.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同期增长777.51%。
2023年4月, 艾力斯 方面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伏美替尼二线治疗适应证并入医保后,在推进医院进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公司也为此扩张营销团队,2022年已组建500人的规模,同时为伏美替尼一线治疗适应证进入医保做好准备。
2023年10月, 艾力斯 公告曾显示,肺癌市场具有相应的长尾效应,主要市场来自于自有营销团队目前覆盖的核心市场约1000家头部医院,市场潜力占比约为85%。
2023年11月, 艾力斯 与基石药业达成商业战略合作, 艾力斯 获得了RET抑制剂普拉替尼胶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推广权。该产品是我国大陆首款获批上市的RET抑制剂,在中、美均获得了一线、二线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的完全批准,并同时覆盖甲状腺癌。
艾力斯 近三年年报显示, 艾力斯 营销团队人数分别约为460人、650人、900人。 艾力斯 今年4月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在营销团队方面, 艾力斯 取得RET抑制剂普拉替尼的商业推广权后,公司对伏美替尼和普拉替尼两个产品进行了整合,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应的人员扩充,目前已经完成了人员的调整,有关人员均已到岗,达到了现在约900人的规模。后续公司将根据实际销售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扩招。
今年2月, 艾力斯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在伏美替尼销售方面,随着三代EGFR-TKI对一代药物的替代,二线治疗适应证用药人群占比在逐渐降低,一线治疗适应证是目前市场空间、销售贡献最大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