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限购-松绑-、百亿补贴发放 拉动汽车消费-加速跑-

【汽车行业】限购-松绑-、百亿补贴发放 拉动汽车消费-加速跑-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6-15 3:30:08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汽车行业】 【比亚迪】 【汽车消费

  本站记者陈燕南北京报道

  最近,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十大项共27条重点任务、行动。其中,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中,明确提到要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逐步取消各地 新能源 汽车购买限制。

  就在前不久,《汽车以旧换新补助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出炉之后,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助中央财政预拨资金预算的公告》,《通知》显示,汽车以旧换新补助年度资金总额为111.977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资金64.4亿元人民币,地方资金47.5亿元人民币。

  “政策组合拳是政府为增进汽车市场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举措。政策释放了鼓励汽车消费、支持 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的信号。”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汽车以旧换新的潜力正在加快释放。在《实施细则》发布40天后,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讲话人何亚东介绍,截至当天,汽车报废更新补助申请量已突破4万份,显现出加快增长势头。

  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看来,甭管是以旧换新,还是取消 新能源 汽车购买限制和汽车下乡等政策,都意在刺激汽车消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数据显示,在国内买一辆车的平均价格是18万元人民币,汽车作为大宗商品,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特别明显的。”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开创人詹军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系列促销费政策组合拳体现了政府旨在通过降低购车门槛和提供经济激励,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

  “政策力度空前,表明政府意识到 新能源 汽车市场的重要性和潜力,希望通过直接干预加速其成长。预计能明显提升 新能源 汽车销量,进一步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含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等,对整体经济发生积极影响。”詹军豪表示。

  频迎“红包” 政策支援力度空前

  近年来,一些城市对购车,尤其是 新能源 汽车,仍然存在一些限制措施,有的城市要求缴纳若干年社保才能购车,有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参加摇号。

  然而近期,多地都在逐渐出台放宽 新能源 汽车购买限制的政策。深圳出台规定,取消非深户籍人员申请 新能源 小汽车增量指标社保限制,放宽名下仅有1辆在深圳登记的小汽车个人申请混合动力小汽车增量指标的条件限制。

  《 广州市 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法》则提出,节能车增量指标和 新能源 车增量指标无需摇号直接配置、正式取消对非本市户籍人员申请车牌指标的居住登记和医保门槛等调整措施。

  同样为限购“松绑”的还有 海南省 。近期 海南省 多部门联合发布《海南进一步优化调整小客车保有量调控管理措施》,指出本省鼓励使用 新能源 小客车,单位或个人名下没有应当报废而未办理注销登记的其它机动车的,可以按需购置 新能源 小客车。

  上海顶级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全澍表示,对于限购,以往政策多是“因地制宜优化”,而此次《方案》则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各地 新能源 汽车购买限制”,表述更为明确,这是重大转变。

  孙全澍还表示, 新能源 汽车消费正处在持续上行的阶段,且从政策到市场有诸多利好因素,产业本身也具备整体领先世界的先发优势, 新能源 汽车消费显现良好态势。如果相关城市能根据《方案》部署取消限购,将极大提振 新能源 汽车消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除了“松绑”政策之外,今年以来, 新能源 汽车市场频迎政策“红包”。《汽车以旧换新补助实施细则》提到,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 新能源 乘用车并购置新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其中,购置 新能源 汽车补助1万元人民币,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助7000元。之后北京、陕西、山东、宁夏、云南等地都推出了相应的以旧换新政策。

  “尽管地方的政策各有不同,但支援力度大、规模大是共同特点。”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夏羽鸣认为。“相较于之前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此次政策的主要不同在于补助标准更加明确,补助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另外,此次政策还针对不同排放标准的燃油乘用车制定了不一样的补助政策,这有助于引导消费者选择更环保、更节能的车型。”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以提升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支持符合补助政策要求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数量指标为推动全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达到378万辆。

  《实施细则》中指出,汽车以旧换新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总体按6∶4比例共担,并分地区确定具体分担比例。其中,对东部省份按5∶5比例分担,对中部省份按6∶4比例分担,对西部省份按7∶3比例分担。总体而言,就是国家根据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地方出资比例加以区别,作出相应划分。

  “此次政策的特点之一是向西部和中部倾斜,国家支持的比率要更大一些。”张翔认为,“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将老旧车型进行加速替换,一来可以环保,二来可以杜绝一些安全隐患。”

  成效显现焕发消费新活力

  “今年以来,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频繁出台,主要是因为汽车市场正在经历转型和升级,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智能化的切实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鼓励汽车更新换代,增进汽车消费升级,成为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柏文喜对记者表示。

  5月31日,懂车帝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推出《2024 新能源 汽车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除专门标注外,报告中的 新能源 车均指 新能源 乘用车)。报告显示, 新能源 车意向购买用户已与燃油车意向购买用户旗鼓相当,其中插电混合动力、10万—20万元价位车型最受喜爱。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出,超六成用户认为“很有必要” ,近三成受访者表示近1年内有置换旧车、购买 新能源 车的计划。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车市价格战从今年2月春节后延续至4月底,时间跨度大、参与车型多,造成消费者对新车价格走势发生观望。据统计,今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

  不过乘联会认为,随着以旧换新的国家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出台跟进,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市场已经进入相对较好阶段, 新能源 车走势好于预期。

  具体来看,从4月27日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收到全国第1份汽车报废更新补助申请到申请量突破1万份,用了25天;从第1万份申请到第2万份申请,用了7天;再到第3万份申请,仅用了4天。

  另有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1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其中, 新能源 汽车增长迅速,5月 新能源 车市场零售79万辆,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17%。

  惠誉评级方面对记者表示,汽车“以旧换新”细则落地,推动置换需求加速释放。根据公开数据,当前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保有量超过1600万辆,其中车龄15年以上的超过700万辆。若其中有10%在本政策推动下完成置换,则可推动今年汽车销量增长约5%。

   招商证券 在其发布的研报中则指出,放宽汽车限购政策的目标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放松限购是一种政策成本低、见效快的刺激手段。

  另有专家认为,如果北京、上海等城市取消限购政策,汽车消费将有明显增长。

  不过张翔也指出,“国家虽然发布了利好政策,可是具体的政策施行情况还是得看地方政府,由于地方政府可能考量到城市实际交通的情景和一些难点,所以有部分城市离全面放开还有一段距离。”

  詹军豪则认为,北京和上海由于人口密度高、交通压力大,取消限购的难度的确较大。这不仅涉及环保考量,还关系到城市交通管理能力。因此,即便政策导向是逐步取消,这两个城市可能会采取更为谨慎和渐进的形式。

  “全面放开限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环保目标等原因。 新能源 汽车限购取消后,可能面临交通拥堵加剧和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另外,车辆增加还可能对城市空气质量、停车资源造成压力。”詹军豪对记者表示。

  针对种种挑战,詹军豪建议,应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充电站布局;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利用 大数据 和AI技术优化交通流;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分配道路资源。

  “未来 智慧城市 和智慧交通将是解决拥堵的要领之一,而 新能源 汽车将是智慧交通和 智慧城市 的载体。随着 新能源 汽车的普及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城市交通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这不仅有益于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还有助于推动 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 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能源 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 新能源 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创造更好的条件。”柏文喜对记者表示。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电动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化】  【汽车行业】  【TikTok】  【比亚迪】  【赛力斯】  【桑切斯】  【西班牙政府】  【科威特】  【200万】  【旗舰店】  【自主一哥】  【比亚迪汽车金融】  【关联交易】  【汽车金融公司】  【交易额】  【2024】  【投资者关系活动】  【新能源汽车】  【汽车销量】  【特斯拉】  【Model】  【30万】  【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  【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金融监督】  【日产汽车】  【三菱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