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国外定居,差点被非法分子假冒“亲戚”退保!这是投资者林小姐近期遇到的怪事。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护权益”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很多保险公司也先后发布多起因“代理退保”而引发的侵权案件。
目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护权益。
案例:人在海外,被“亲戚”代办退保投诉
林小姐已定居国外多年,在出国前她在国内某保险公司购买过保险产品。最近,她收到保险公司职员的公告,称一位自称其“表弟”的人通过该公司的客服热线反映,要代其退保。同时,“表弟”还表示林小姐对退保金额不合意,不接受保险公司的引导沟通过,坚决要求投诉。
保险公司投诉处理岗人员与林小姐屡次联系,最终发现“表弟”的诉求有多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地方。例如,“表弟”要求保险公司退回1.5万元保费,但其实经过核对,林小姐的保单现金价值为1.6万元左右。林小姐通过微信视频与保险公司职员沟通确认,她并没有委托“表弟”进行投诉,她我也木有投诉意向。
根据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是指消费者因购买银行、保险产品或接受银行、保险相关服务与银行保险机构或其从业人员发生纠纷,并向银行保险机构主张其民事权益的表现。保险公司表示,通过核对情况,确认该单投诉人其实不是投资者我,同时也不是保险合同关系人、接受保险服务人员或受托人。该案件投诉人可能从非法渠道获取了林小姐的个人信息,从而冒充“表弟”拨打监管电话进行投诉。保险公司对该投诉不予受理,有效保障了投资者林小姐的保单利益。
监管: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防止被侵权
近年来“代理退保”等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频繁被曝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了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护权益”风险的提示。“代理维护权益”的乱象可能给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和信息泄露的危险,甚至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风险。
金融监管总局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时,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不可轻信非法分子虚假承诺。
另外,监管职能部门还重点强调了重视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