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梁银妍汤立斌)2024 陆家嘴 论坛6月19日在上海举行,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论坛上发表讲话,对如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阐述,并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和“科创八条”逐项落地,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实施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为目标的产业类兼并整合,坚决打击借重组炒作“壳”资源、财务做假、内幕交易等犯法行为。
针对市场关注的退市问题,后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沪深交易所将会同监管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持续强化自律监管、行政处理、刑事追究责任、民事赔偿等全方位立体式追究责任,坚决防止“一退了之”。一方面,就存在非法行为的“残渣余孽”强化问责追“首恶”,及时予以立案查处,从严处罚“关键少数”,用监管行动表明“退市不是免罚牌”,并避免“一退了之”。另一方面,刑事、民事等多方面追究责任救济同步跟进,加大对违法“首恶”的刑事移送力度,切实提高非法成本。
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
论坛上,吴清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进行了详细阐述,包含提升多条理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壮大耐心资本、从制度机制和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 陆家嘴 论坛上发布的系列措施,为科创板和资本市场注入了新发展动力。通过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的企业,给质地好、有潜力的企业提供上市融资便利。随着监管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增进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也将得到更好提升。
针对私募股权 创投 基金方面,吴清表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增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记者获悉,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多措并举引导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具体包含,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支持创业投资政策文件,并做好相关政策文件、规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壮大耐心资本;丰富产品类型,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
数据显示,截直到今天年3月,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 创投 机构1.3万家,规模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居全球第贰。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私募股权 创投 基金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投融资手段,能够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向具有长期发展价值的优质创业企业,聚焦一批“卡脖子”技术领域,增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进行有效结合,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聚焦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度扶持“早、小、硬科技”企业,缔造产业“ 独角兽 ”,培育 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增进新旧动能转换,驱动经济新增长。
推动“科创八条”逐项落地
吴清表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八条措施,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 股权激励 、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据显示,截直到今天年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72家,总市值5.17万亿元人民币,IPO融资总金额9091亿元人民币,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强磁场效应持续放大,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此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旨在进一步强化对新质生产力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记者获悉,后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交易所将系统落实新“国九条”要求,进一步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增进高质量发展,切实施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和“科创八条”逐项落地,全方位立体化施展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资本市场发展最好的态势,应当是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能够联动起来。” 申万宏源 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金融投资、股权投资和实体投资三者要统一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认知。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提升对科技创新、数字化的理解水平,不能对创新进行容易的“贴标签”,而是要进行科学鉴别,其实不断增进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和具体落地场景有机结合。
运用多种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支持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做优做强
吴清表示,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增强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要施展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
上证报记者获悉,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持续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具体而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大市值公司、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企业为“主战场”,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聚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上市公司实施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为目标的产业类兼并整合,结合国情市情提高监管政策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支持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做优做强;坚决打击借重组炒作“壳”资源、财务做假、内幕交易等犯法行为,强化投资者保护,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秩序。
业内人士提及,从近年来完成的重组交易来看,产业并购成为主流,跨界并购及重组上市大幅减少。八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为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并购,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实施重组,产业整合特征更加明显。多数重组达到预定效果,涌现出一批通过重组做优做强的典型。
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通过并购重组,公司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这不仅可以消除产业链中的冗余环节,还能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能够快速获得关键技术或市场份额,加速创新和市场扩展。
针对中介机构如何更好充任“撮合者”,章俊表示,中介机构饰演好沟通协调者的角色,能够帮助各方面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有效推进并购进程。下一步,中介机构需要加强对行业趋势和目标企业的研究,提供精湛的评估和建议,帮助客户做出更为正确的并购决策。同时,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中介机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品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包含加强法律、财务及市场分析能力等。
退市不是免罚牌坚决防止“一退了之”
吴清表示,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关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汇聚部际协调、央地协同的合力,提高发现能力、惩处力度和防范水平。对于做假者和配合做假者,将一体查处,全方位立体化追究责任,对涉及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了解到,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关键。下阶段,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坚决打击和惩办重点领域财务做假;健全线索发现机制,强化穿透式监管,深化行刑衔接协作,提升证券执法司法质效;强化国资、金融、财政等监管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执法协作,汇聚部际协调和央地协同合力;加大行政、刑事追究责任和民事赔偿立体化惩处力度;增强公司治理内生约束,标本兼治,常态化长效化防治财务做假;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强化对做假责任人及配合做假方全方位追究责任,对涉嫌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长19%;作出行政处理539件,同比增长40%,处罚责任主体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场禁入103人,同比增长47%;罚没63.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零容忍”打击高压态势不断巩固。
“退市不是免罚牌”
吴清还提及,针对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态度非常鲜明,对其中的非法问题,务必“一追到底”,依法从严厉责罚处相关责任人员,决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已依法将17家涉嫌犯罪的退市公司及责任人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续司法机关将根据查办进展依法公布案情。今年以来确定退市的企业中, *ST华仪 等9家公司退市前已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理文书, *ST左江 等13家公司已经被立案侦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依法从严从快作出行政处理。
章俊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常态化的现象是资本市场成熟与发展的一定趋势。常态化退市制度能够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通过淘汰表现欠安或财务不健全的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整体质量和效率,增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退市的缘由不尽相同,目前大多是震动退市红线的被动退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在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情景下实现“应退尽退”,既需要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明确退市标准和程序,确保退市制度的公正、公平和透明;也需要加强对退市公司的监察管理,针对退市公司出现的违规行为,要加强对退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追究责任力度,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施展证券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综合运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专业调解等各类方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相关单位将加大代表人诉讼的适用力度,积极为投资者主张权益;灵活运用代位诉讼、支持诉讼,应对损害公司利益行为;提升民事诉讼的便捷性,强化投资者追究责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