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最新!一文速览2024陆家嘴论坛要点

【基础设施】最新!一文速览2024陆家嘴论坛要点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6-19 11:41:3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银行】 【国际金融中心】 【陆家嘴

  6月19日,2024 陆家嘴 论坛在上海开幕,上海委书记陈吉宁,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论坛上发表讲话。

  上海委书记陈吉宁讲话要点:

  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5.6%,全市科技贷款、绿色贷款和普惠贷款余额均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上海将施展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施展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实体经济,着力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水平。结合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更好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生态。(上海发布)

  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讲话要点:

  科创板改革再动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

  科创板近日迎来开板五周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6月19日举行的 陆家嘴 论坛上宣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这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动身。5年来,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改革效应不断放大。此次改革将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 股权激励 、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华社)

  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

  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包含要提升多条理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壮大耐心资本,从制度机制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强化对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测监管

  将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的市情,强化对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测监管,提升监管针对性和适应性。对各种利用技术信息持股等优势,扰乱市场非法牟利的表现,紧盯不放,露头就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将进一步主动加强与司法机关等方面的协作,更好施展投保机构的能动作用,推动更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关键

  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是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关键,也是当前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的责任,汇聚部际协调、央地协同的合力,提高发现能力、惩处力度和防范水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坚持把维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坚持把维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他说,投资者是市场之本,务必把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监管,强化监管,对于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袒露、早处理,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表现要依法从严查处,切实保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工具、产品和服务

  将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多条理市场的覆盖面、精准度。“燃眉之急是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和它们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切实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退市中的非法行为一追到底,绝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

  对于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态度非常鲜明,对其中的非法行为务必一追到底,依法从严厉责罚处各相关责任人员,绝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讲话要点:

  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但仍有较强的粘性。欧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经开始降息,一些央行还在观望,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也会降息,但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发生“挤水分”效应但其实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了收入法,更真实地反映金融业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冲时点”行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形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这是不应该的。对于一些不正确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我们加强规范,包含增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短时间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发生“挤水分”效应,但其实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益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益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益于金融高质量服务社会发展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外汇市场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同时,目前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入与支出占比达30%,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汇兑风险敞口。我们应对外汇市场波动的经验也更加丰富。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的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益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平衡,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我们坚守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但同时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中国人民银行)

  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聚焦支持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货币信贷的结构上,人民银行施展宏观审慎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推出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包含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个人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并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百分之十五,聚焦支持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人民银行)

  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时间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比较顺畅地传导。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时间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它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同时,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明显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逾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是比较大的。这有益于充分施展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充分的弹性和灵活性。从近期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看,市场利率已经能够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波动区间明显收窄。假如未来考虑更大水平施展利率调控作用,需要也有条件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让市场心里更托底。除了刚才谈到的需求明确主要政策利率以外,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中国人民银行)

  把国债买卖并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并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它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央银行造成新的挑战。美国硅谷银行的危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尤其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 利润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中国人民银行)

  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

  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关键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作规律。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重视施展利率调控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

  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传统意义上,货币政策是总量工具,但中国经济运行中,很多矛盾和挑战是结构性的,结构调不好,总量调控也很难有效施展作用。人民银行始终在探索施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点经验和做法。好比,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基本规则,定位于常规总量工具的有益补充,通过内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并重视防范道德风险。(中国人民银行)

  潘功胜表示,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央行能够把政策考虑和未来展望,及时与市场和公众进行比较透明、清晰的沟通。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划向,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中国人民银行)

  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我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随着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市场和 移动支付 等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尤其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和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视角看,需要研究并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

  当前近25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在下降

  传统上,我们对金融总量指标比较关注,但也在不断优化调整。过去,货币政策曾对M2、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总量增速设有具体的目标数值,近年来已淡出量化目标,转为“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等定性描述。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期望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货币信贷总量增长速度的变化,其实是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及与此相关联的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反映。 从总量的数学关系看,增速是增量与全部存量的比值关系。分子是当期的增量,分母是全部的存量。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存量贷款效率不高,盘活低效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是相同的。 从信贷结构发生的变化看,当前近25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很大,这一块不仅不再增长,反而还在下降。剩下的其它贷款要先填补上这个下降的部分,才能表现为增量,全部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是很艰难的。(中国人民银行)

  将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不大放大收

  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理,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调控中,央行将重视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时间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它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讲话要点:

  将研究出台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近期将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 陆家嘴 论坛上表示,上海在金融业改革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年前我们在此正式启动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的建设。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会同上海人民政府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其相关产品,放宽临港新片区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鼓励中保投资公司等在沪更好施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功能,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落地。今后,将推动更多的金融开放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施展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其相关产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讲话要点:

  今年以来外籍来沪人员兑换外币人数、笔数、金额均同比增长了4倍以上

  近年来,金融外汇领域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举措在上海率先落地。支持上海率先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吸引外资投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先导产业。支持163家跨国公司在沪设立资金池,集中外债额度2300多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700多亿美元。上海辖内特许机构可兑换币种已达50种,涵盖多数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今年以来外籍来沪人员兑换外币人数、笔数、金额均同比增长了4倍以上。(21世纪经济报道)

  人民币汇率支撑因素概括起来是“三个更加”

  我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稳健运行,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支撑因素概括起来是“三个更加”。一是经济基本面更加坚实,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趋势将进一步增强。二是外汇市场韧性更加明显,我国企业可以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汇率避险工具运用更加广泛,人民币跨境使用占比稳步提高,外汇市场交易保持理性有序。三是应对经验更加丰富,近年来成功应对了多轮次高强度的外部冲击。(21世纪经济报道)

  有序将上海的高水平开放政策复制推广至长三角甚至全国范围

  有序将上海的高水平开放政策复制推广至长三角甚至全国范围。施展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探索“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管理模式,推进更大区域范围内的高条理协同开放。(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年以来,外汇储蓄规模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2024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仍表现出较强韧性。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汇率预期更加平稳;国际收入与支出延续基本平衡,我们时常账户保持合理规模顺差,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总体向好;外汇储蓄规模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21世纪经济报道)

  将进一步简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资金管理

  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坚定不移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将进一步简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资金管理,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证券投资。支持境内机构开展跨境投资,近期已向53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额度合计22.7亿美元,着力满足居民境外投资合理需求。拓展科创企业跨境融资,更好服务跨境资本进入退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研究完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