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Checkout大中华区总经理项尧 - 品牌全球化发展中的支付运营策略

【消费者】Checkout大中华区总经理项尧 - 品牌全球化发展中的支付运营策略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6-20 7:23:37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消费者】 【Checkout】 【全球化

  大家好,很高兴在此次【品牌全球化营销增长峰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我叫项尧,是 Checkout.com 大中华区的总经理,在支付领域有将近15年的经验。

  我们 Checkout.com 是一家总部办公地位于英国的支付公司,专注于线上收单,风控,分发,发卡等能力,在欧、美、亚太、中东多地拥有本地支付牌照,凭借着一条龙支付平台为商户提供更高的支付成功概率。

  首先,我想展示两张图:

  上图显示了Visa英国本地卡在当地收单的信用卡费率为0.3%,借记卡在0.2%。

  下图是 visa 美国本地卡在当地收单的费率,相对更复杂些,但基本在1.8%左右。

  我展示这两张图是想告知大家,客群的分布及不一样的国家主体,在支付的成本上可以相差近10倍。

  现下我们的品牌出海,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地区,而是多区域、多渠道的拓展,包含东南亚、欧美、和现在大热的中东等。当我们面对多样化的客群和多渠道的运营过程,支付运营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重要概念:支付运营不应该是啥?

  可能许多人对支付或支付运营的概念就是在卓越的建站工具如 Shopify 上开一个 Shopify payments,出海品牌的自营站可以从建站、货品管理、支付等都一键完成;或对接一家支付机构,就可以收钱了。

  但支付的运营远远大于“仅仅把支付链路跑通”而已,也不只是一个固定的费率,例如说通过 Shopify 3%的费率就能够覆盖到全球。

  其次,各个国家的用户有他们不一样的付款方式偏好,所以支付运营不只是单一的付款方式,不能简单地将信用卡复制到全球。

  最后,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卡主都会更新迭代,所以支付远远不是一次接入后便一劳永逸,无需迭代。

  那我们为啥需要进行支付端的运营和优化呢?因为支付是在漏斗的最终环。

  就像在此次大会上的各大顶尖平台 Tik Tok、Youtube、Facebook 等,大家花费大量成本在各个渠道前段投放与获客。当我们已经将选品做到质优价美,网站/App 做到丝滑体验,但当消费者在最终环填入信用卡号或选择付款方式时,却失败了。

  那便意味着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不仅损失利润,还获得一位不愉快的消费者。

  所以支付可能就是水桶理论的那块短板。

  当我在跟许多品牌商沟通时发现,大家并没有意识到支付环节存在巨大的潜在流失。我们无妨来瞧瞧一个订单在整体付款链路中是怎样过五关、斩六将的。

  首先,假设您的网站有100个消费者下了100笔订单,第壹关便是要经过风控检查防止欺诈交易。在这个进程中,可能会误判一些订单,造成3笔订单流失,剩下97笔。

  其次,在一些地区需要通过跳转至 3DS 完成安全验证,但在跳转的进程中可能造成额外的交易流失。接着交易将被送至银行端/开卡行,但很大可能会因为卡的各种问题(如余额不足等),造成5笔交易流失。

  最后,经过后置风控拦截,只有89笔交易成功。

  整个支付链条的转化过程可以用“残酷”来形容。

  那么,我们的支付运营要做什么呢?便是尽可能保存这11笔流失的订单,这会比优化广告流量转化造成的营业收入更为直接和明显。

  在和品牌沟通的进程中,我们也听到了许多在支付方面的槽点。

  第壹便是成本。早在19世纪,商界奇才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提出了这一堪称传统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我知道我的宣传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晓得是哪一半被浪费了”。

  而在支付中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许多出海品牌得到的报价是每笔交易有3%-4%的手续费,但这个手续费具体由哪几部分组成、价格范围是否合理、有没有优化空间等你都无从得知。

  因为涉及到了金钱,相信大伙都不希望是一个盲盒,费率务必透明,运营务必数字化量化。

  第贰点是在支付订单的进程中存在的掉单,但却不晓得是在哪一个节点出了事情。

  很多品牌方采用的支付服务是无法拆解开来分析,很多服务商也没动力、没精力帮您分析。

  支付的流程就像是盲盒包盲盒,跟成本一样,当你想优化却无从下手时,这便是风险点。

  第叁点是本地付款方式的覆盖不足。就像我提到的,在一个全球化品牌发展的进程中,你会逐渐扩展至多个区域。

  若今年只在北美市场发展业务,那么信用卡和 PayPal 的支付渠道可能已经足够;但明年要是想去东南亚,后续还将拓展到中东或拉美市场,那么你当前的支付渠道能否覆盖这些未来区域便是问题的关键。

  每个地区的消费者都有自己偏好的付款方式,所以当我们在选择支付服务商的时候,不能仅根据当下节点所需,而是要看这些服务商里是否能覆盖你未来想要扩展的区域,这个问题需要在一开始便做好准备。

  第四点是支付知识了解少。许多人知道支付槽点有许多,但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很难实现优化。

  我们发现国内对于海外支付的经验的确非常少,我一直重申的是选择支付服务商远远不只是购买支付产品,更关键的是支付服务和经验,能帮助你少走弯路少吃亏。

  那么好的支付运营策略能做些什么呢?

  第壹,提升营业收入:支付成功概率是支付公司最首要的一个KPI。

  举一个简单例子,假如你现在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美金,若能提升一个点的支付成功概率,你就能额外获得10万美金。相比在广告或其它端的优化,支付成功概率的增长更能提升你的 ROI 。

  第贰,优化成本:这一点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在成本进程中各个节点有啥,才能在每一处做到降低成本。

  第叁,好的支付策略:支付公司能够帮助你紧跟当地市场消费者的 势头,因为它们会告诉你这个市场更喜欢什么,例如有许多 ATV(平均交易价值)较高的消费者可能更喜欢分期付款方式。

  卓越的支付策略能够更好地帮助你与消费者保持联系,提供他们最喜欢的付款方式。

  第四,安全、合规、稳定,这是支付公司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策略。

  综上所述,在品牌出海进程中,我们建议支付策略应该包含以下三块:

  第壹块:KPI,我希望你能衡量精细化支付运营的过程,从关注这4点开始:

  1、支付成功概率:因为我们支付成功概率很大水平上影响您的营业收入。

  2、拒付和欺诈比:拒付和欺诈不仅会影响营业收入,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和你在卡组中的情景。

  3、风控的拒付比:这是我们在整个支付链条中提到的,你不希望风控将好的订单错误拦截。

  4、成本。

  第贰块:本地化策略,在各个市场根据当地消费者习惯进行本地的付款方式和币种配置。你是否知道当地人想要啥,想要以什么方式来支付,和本地主体,很大水平会影响你的成本,这也是我们在本地化策略进程中需要研究的关键。

  第叁块:支付流程体验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我们会推荐你关注 3DS 和风控全面的建立与支付成功概率之间的平衡。

  我知道许多品牌出海的时候不仅仅有网页,还有App、小程序,那消费者在这些渠道的支付环节体验咋样,是否能做到最无形无感?他们是否能够轻松一键完成支付?

  其实支付服务商就好比开车一样,支付牌照便是驾照,但拿到驾照和你的车技如何完全是两码事。

  你的驾驶技术和你的驾龄、消耗的汽油量、和实际路况经验有关。

  DTC独立站需要选择一家好的支付公司,便要考量该支付公司的运营时间、交易量处理、和在全球各地的支付运营经验。

  下面我想给大伙分享一个建议, BE BOLD 要大胆。

  我们听到过很多在出海品牌过程当中,有的可能会出海相对照较早,没有遇到支付的切肤之痛。

  我听到有一个国内比较流行的出海品牌电商运营责任人说过,在出海的进程中,支付的重要性是因你的业务体量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重要的。

  我清楚地记得三、四年前是我们去找品牌商,去普及海外支付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教训。

  而现在有越来越多品牌商主动找我们,想要知道支付有哪方面可以优化,包含成本、成功概率,想要探寻支付对于提效方面的影响。

  这也是今天我想和各位讲的,可以更大胆一点,或以更开放的心理状态与支付服务商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多聊多了解,就会发现支付对降本增效的潜能是巨大的。

  支付最怕的就是“想当然”,很多 DTC 独立站用了例如 Shopify、Shopline 等建站工具后,会默认采用平台内嵌的支付工具,但其实各大平台的支付生态都是开放的,品牌有选择空间去挑选最合适自己、且物美价廉的支付服务。

  我们鼓励独立站早点跨出一步,因为支付上投入的 ROI 会比在广告投入的更大,因为支付是交易的“血管”,离钱越近,优化的空间也更大。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全球化】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零添加】  【消费者】  【消费贷】  【保时捷】  【金融信息】  【金融机构】  【网络金融】  【壹号土】  【千禾0】  【逗你玩】  【乳制品】  【市场规模】  【中消协】  【支付宝】  【免密支付】  【中国消费者协会】  【现代化】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