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财经分析-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还需要做什么?

【中国银行】-财经分析-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还需要做什么?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6-20 14:00:1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中国银行】 【对外开放

  新华财经上海6月20日电 2024 陆家嘴 论坛上,金融开放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的相关金融规则,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开放还需要做什么?在改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发展业务的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如何提升中国在金融领域规则标准制定和国际对话的能力?2024 陆家嘴 论坛上,与会嘉宾们进行了深度探讨。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效明显

  金融对外开放步履不停。就在2024年 陆家嘴 论坛举办期间,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月19日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安联基金今年4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内第壹家德国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如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等,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

  “当前在金融领域,越来越多外资准入限制已经被取消,外资对银行保险机构可以实现100%控股。” 中国银行 行长刘金表示,当前中国已经推出很多务实措施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好比通顺外企数据跨境流动,支持外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多的自主权。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到中国扩大投资的意愿持续提升,尤其是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为外资来中国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国的再保险行业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全面开放。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庄乾志表示,加入WTO之前,我国的保险公司拿到保费后,20%直接切给中国再保险公司,根据当时承诺的逐步取消20%的法定分保,到2006年全部取消。可以说,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与狼共舞”与全球竞争,这个过程里形成了中国再保险和全球再保险之间互融共通的发展格局。

  庄乾志指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15家再保险公司,其中外资8家,中资7家,除了这15家机构之外,全球还有500多家不设机构的海外再保险机构,通过远程分享中国再保险市场。

  花旗日本、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总裁Marc LUET表示,“我们高度赞赏中国监管职能部门对跨境数据传输做了很多工作,表现了充分的灵活度,这样的工作态度和成果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要,也可以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跨境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政策,减少了相关领域的障碍,使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极大受益。”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财务官兼中国区联席总裁执行官何耀东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稳、越来越快,尤其是在证券方面获得相对大的突破,拿到资格对外资是很大的鼓舞。从牌照上,外资参与各方面产品交易,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做出长期投入和发展一个好的消息。

  开放机制造成金融市场活力

  开放机制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市场活力。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举例,目前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进行债券交易占比超过60%,“互换通”上线一年多,成交规模实现了数倍增长。

  “3年前也是在 陆家嘴 论坛这个场合,当时有一个境外嘉宾对我国的债券流动性提出了疑问,那时我们的价差是特别大的,可是开放以后市场的变化造成了特别大的进步。”霍颖励说,国内债券市场目前流动性大幅提高了,关键期限国债的价差已经接近美国国债,十年期国债价差甚至比美债还小。在中美利差倒挂环境下,境外资金持续流入银行间市场,彰显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

  金融的活力在市场。2018年上市的上海原油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事件,目前,上海原油期货辐射亚太地区的价钱基准已初步形成。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表示,原油期货上市后,境外客户可以通过美元直接到上期所开户交易,2023年的成交量和年末持仓量,比2022年增长了3倍,成长非常快。

  同时,与会嘉宾也坦言,对标高水平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当前的开放状况和金融强国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好比境外投资者参与水平不高、持有债券规模不大、对冲和管理风险衍生不充分等。

  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商品期货交易所特别依靠对外开放。“对于交易所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而言,开放是必由之路。”王凤海表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外向性品种很多,对外依存度很高。只有通过开放,我们才有可能把境外投资者吸引进来,参与到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钱形成进程中,交易所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的相关金融规则,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开放,不仅是增强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的需求,同时也是提升中国金融市场质效,完善金融治理的内在要求。

  与会嘉宾认为,全球各个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中国建设金融强国也一定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尽快接轨。

  霍颖励表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一直以渐进式、管道式为主,当前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金融强国建设目标要求之下,以往由金融资源和要素流动驱动的开放有必要向制度型开放进行转变。

  金融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破产等涉外案例较多,金融市场的法治建设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根基。霍颖励认为,我国要对标金融领域的高标准经贸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上海自贸 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真实的试验田,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刘金建议,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推进上海在制度型开放上先行先试。“未来,我们期待能够赋予自贸区更多改革创新的自主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条理推进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

  “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监管职能部门已经关注到外资金融机构的特色,在一些具体金融举措方面,做出不同化的考量。好比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商品等方面。”何耀东表示,未来期待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在监管法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指标制定进程中,继续充分考虑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特点,逐步实现基于风险分析、不同化监管,进一步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健康发展。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存贷款】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局】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徐鸿周】  【中国银行榆林分行】  【重灾区】  【财富管理】  【杨江英】  【银行业】  【中国银行业协会】  【金融业】  【可信任】  【李礼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