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芒种节气最后一天,既代表收获也播种新的期待。复旦大学3702名2024届本科结业生迎来了结业典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以“创新”为关键词寄语结业生。
今天的中国,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国家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我国式现代化的第壹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前途。社会要建成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个人的社会生产角色也发生了跃迁,传统生产力需要劳动者,新质生产力期望的是创新者,创新者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壹要素。
复旦注定是一所不断创新的大学,校名二字就蕴含着“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懈创新意象。今天的复旦,正在建设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全力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新跨越。
人生选择创新之路,意味着更主动地面对未来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更创意地破解各种条件和资源困难,更坚毅地承受更多疑问和批判、孤独和压力,更大胆地挑战新领域、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曲线,因而将看见更靓丽的风景、迸发更多的激情、实现更高的超越、获得更深的共鸣,磨砺自己更强大的内心,增进世界更美好的改变。
“我们向往,大家把创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找到并走好自己的创新之路。”金力说,临行前,还有几句话想和大家说——
第壹,不知足者常新。“30天前,我默默向老同事钟扬教授祝福‘60岁生日快乐’,多希望耳顺之年的他能听到。”“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句钟老师的名言说明了创新与卓越的关系。这些年,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在承受压力。中国发展到这一步,假如不持续创新、不深化改革,冲不破最后的关隘,会失去站上世界之巅的机会。新征程上,如果00后没有以创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雄心,没有接续奋斗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信念,太看重知足常乐、安于一隅的小幸福,太计较社会资本的小得失,将比较简单在压力下止步,在焦虑中沉溺。
人的一生都在与压力和焦虑相处。年轻人天然地对压力比较敏感、容易焦虑。发生焦虑有许多原因,对前途迷雾的恐惧,手上没谱、心里没底的恐慌...。与其被动排解负面情绪,不如化焦虑为翼、压力为帆,披荆斩棘追求卓越。现实世界没有啥上帝安排,走出“不知”困惑、“不安”境遇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知足”的创新奋斗。
第贰,让灵魂洒满阳光。“卓越而有趣”是复旦人的生动写照,复旦人因为创新而卓越,因为创新而变得有趣。复旦人的创新之路,既离不开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拓展,也离不开内心世界的耕耘与成长。
几年来,尽管学校以学生为方向做了许多工作,由于疫情和老校区更新周期等各种原因,总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和同事们将不断努力和改进。但我认为,同学们对复旦园有着深深眷恋,因为她是一片沃土,让灵魂扎下根去,长出复旦人的精神特质。但愿大家离开校园时,每个人带走这样一盆“草根情怀”,用生活的阳光不断滋养它,让自己的灵魂像小草一样,对生活布满热爱、对世界敏感好奇,同时又具备心灵韧性,心理状态平和、情绪稳定。终有一天,积蓄的生命力将旺盛绽放,开出创新之花,结出卓越之果。
第叁,做“大局观玩家”。这不仅是电子游戏高手的成功之道,也是创新者的成功之道。“王者大佬”会制定策略、预判局势、调配资源、把控节奏,持续积累优势,进而取得胜利。现实中,创新者不仅要审视前沿与趋势、识别机会与风险、布局长远与眼前,还要敢当责任、勇于冒险、灵活应变、沟通合作、实现共赢。
两周前,学校在完成既定程序后,正式启动本科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感谢同学们与学校共同推进改革,最终造福了师弟师妹(编者注:观众席上发出会心的笑声)。在前期进程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很多同学积极思考表达,主动参与建设;改革来临时,还有些同学理性反思,绩点是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不论国内国外,GPA只是许多标尺中的一把。这次改革除了回应现实诉求,更关键的是破除“唯GPA”倾向,为同学们投身创新、成长为“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松绑赋能。如果过于计较细节得失,不能快速适应变化、用好新赛道,这样的视野和心境是比较狭窄的。期待大家走上社会大舞台后,能超越眼前诱惑,用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执行能力,开创不同凡响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