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主播在直播间自称“儿子”“女儿”,称号观众为“爸妈”,以暗示珠宝文玩在二手市场的高回报率等方式,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
且不说称号观众“爹妈”这种销售方式有多老套,“几百元就能买到稀世珍品”这种口号看着都“一眼假”。但该类直播瞄准的实际上就是中老年用户。别说,还真有很多有点年纪的人对此深信不疑,不仅瞒着家里人花光积蓄,甚至支付贷款去买这些所谓的“宝贝”。有人因此成了“老赖”,有人因和家人吵架被送去医院抢救,还有人为此和儿子一刀两断,令人扼腕。
如此直播带货,难道管不了?其实,一些直播间的做法可以概括为:打着“绝版古董”等旗帜,售卖不符描述的商品。但因为该类直播间极其擅长打“擦边球”,举报与维护权益都很困难。一方面,主播自己会“规避”风险,好比模糊用词、用谐音替代敏感词汇;另一方面,举报线索难以收集、认定直播违规需要时间、直播间被封号后有多个小号“重生”等,也让维护权益难上加难。
防不胜防的直播背后,是很多自始至终难以接受被坑事实、坚信自己会“发大财”的有点年纪的人,是一个个备受伤害的家庭。面对收藏品直播的“套路”,平台要担起责任、健全监管举报机制,不给“坑老”直播留后门。这时,各方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尤其子女应加强“助攻”,帮助爸妈提升防范意识与辨识能力。 (皇甫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