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相继宣布文旅场所和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要求,引发广泛关注。(6月2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毋庸置疑,这一波景区的政策调整受到了舆论好评。很多媒体和专业人士发声,“取消预约”是众望所归。的确,从在敦煌莫高窟试水,到推广为国内众多景区的“标配”,景区预约制已实施近20年。时直到今天日,大部分景区的预约制都或多或少袒露出一些毛病。好比,热门时段预约全靠“拼手速”,烦琐流程对老年游客不友好,跟风实名制造成信息收集过度等。因而,取消预约制正当其时,对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松弛感”大有裨益。
歌德说:“只知其一,等于无知。”从实际来看,虽然预约制的必要性有所降低,但取消之举其实不是适用于所有文旅场所。好比,北京就明确保存了故宫、国博等景区的预约。还有人疑虑取消之后,会不会出现到了现场后买不到票、白跑一趟?可见,在极其热门或承载力有限的景区,门票预约仍然是疏导秩序的有效方式,其存废务必基于现实的考量。
那如何判断是否应该取消?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如以景区承载力为标准,分级别采取全面取消或优化调整;以游客意见为判断依据,找到满足游客需求与保障游览体验之间的平衡点。总之,一个基本共识是,预约制因时因地而兴,也应因时因地而管。甭管是否废止,景区都应充分调查研究、精准调整,切不可为了“赶时髦”反而影响了服务品质。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