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新领军者年会于2024年6月25日—27日在大连举办。
本届年会议程将围绕六大主题展开,包含全球新经济,中国和世界, 人工智能 时代的企业老总精神,产业新前沿,对人进行投资,气候、自然与能源的相互联系等。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此次参会,重点关注以 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和企业怎样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实现转型升级。
国际化是企业全方面升级转型的重要思路。吴淳注意到,目前,中国企业出海成为重要趋势,“出海”被认为是扩大发展的必选项。
吴淳观察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出海”历程深刻彰显出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水平持续加深,和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地位的不断上升。
综合能力输出的“模式出海”,逐步显现出日益“敏捷”的特征。在全球范围内,敏捷型公司正不断推翻传统公司的原有优势,通过创新、运营和管理效能的提升不断赢得本土和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从投资行业的视角来看,中国企业以往并购的行业主要为以往的能源和矿产业,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能源等的交易金额逐年下降,金融业、互联网产业、 新能源 等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加。疫情以来,公众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对于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关注度也在同步上升。同时,以信息技术及高端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也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想要探寻出海机遇的中国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建立国际化视野,站得高、看得远,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战略,精进本土运营能力,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构建价值链条上的核心能力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包含布局海外研发能力、搭建构建或融入‘出海’生态圈,快速迭代海外营销策略,合规合法等。”吴淳表示。
不过,这时,受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全球金融波动加大、地缘政治风险等原因影响,中国企业“出海”也面临着空前绝后的挑战。易于出现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与内部战略的定位模糊,“研发—供应链—营销”价值链路核心能力薄弱,和在管控模式、人才招募与融入上仍存在优化空间,高质量国际人才团队仍有欠妥等诸多问题。
“面对国际化进程中的种种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筹制定可行的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策略、搭建高效治理模式、储蓄充分本土人才。”吴淳建议,中国企业“出海”需要通盘规划,构建国际化战略韧性,因地制宜,缔造本土化运营生态圈,寻找平衡,搭建高效的全球治理模式,开放包容,实现国际人才长期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