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药品比价-给虚高药价-砍一刀-

【互联互通】-药品比价-给虚高药价-砍一刀-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6-27 2:27:01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互联互通】 【药品比价】 【砍一刀

  评论员观察

  近年来,随着线上药品市场的发展,不同渠道药品价格不同进一步拉大。有的病患担忧买贵了,有的担忧便宜药不靠谱。目前,全国已经有多地上线药品比价系统,药品价格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6月26日《工人日报》)

  药品价格不仅关乎个人获得感,也关乎医保的“钱袋子”。为了挤掉药品价格的“水分”,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好比取消药品加成、医保谈判“灵魂砍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大大降低了 老百姓 的看病负担。但在降价利民的同时,同药不同价现象正隐性侵蚀着 老百姓 的看病钱、救命钱。现实生活中,因为不对等的信息差而花冤枉钱,一直是居民日常买药用药的一大槽点。

  同药不同价问题由来已久。就同种药品而言,医院和药店的价钱不一样,线上药店和实体药店售价悬殊,线上的不同药店间价差明显,一旦“跨省”,这种对照可能更强烈。曾有调研发现,对于大型连锁类零售药店畅销药,线上、线下的同款药品价格差区间达到30%甚至更高。如某药企生产的经常使用药叶酸片,在大部分省份的挂网价格是12元,但在个别省份竟高达30余元。定价各种各样,让药品定价成了糊涂账,也给“药价注水”提供了操作空间。

  诚然,受流通渠道、销售模式、交易条件、药店定位等原因影响,药品价格存在不同可以理解,但推动医药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减轻病患的用药负担仍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经营的特殊性,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数据未能互联互通,这也是造成价格乱象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信息差,才能弥合价格差。从今年初国家医保局开展“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到各地密集上线医保“药品比价”平台,释放出加强药价治理的信号。以信息化赋能提升价格体系透明度、均衡性,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消息利好。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药价通”“药店比价通”“医保价格通”……这些“比价神器”通过晒价、比价增进控价,进而让“模糊账”变为“明白账”“精细账”。 陕西省 相关数据显示,自药品比价功能上线以来,预计将使参保人员的购药成本下降10%~15%。对于慢性病和长期用药的病患而言,节约的钱财将更为可观。创新经验在前,效果有目共睹。各地都无妨行动起来,将药品比价这张“阳光网”越织越密,倒逼整个药品市场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是最好的“说明书”“宣传册”。期待药品“比价神器”更好成为药价治理利器。好比,提升比价全面的有效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纵深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再如,进一步拓展“药品比价”平台的应用空间,探索将数量更多、利润更大的医保目录外的药物并入覆盖范围。以价格透明化推动定价合理化、市场规范化,既是众望所归,也是持续蹈厉奋发的方向。 (张冬梅)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数据要素】  【基础设施】  【产业链】  【互联互通】  【余伟文】  【香港金融管理局】  【人民币】  【投资者】  【港股通】  【南向资金】  【创纪录】  【ETF】  【香港证监会】  【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