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零容忍-惩治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零容忍-惩治财务造假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7-17 4:24:46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财务造假】 【证券服务】 【信息披露】 【零容忍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5起财务做假典型案例,重申惩办财务做假“零容忍”态度,警示相关公司、机构和从业者依法合规、归位尽责,共同营造崇法守信的市场环境。

  财务做假等“毒瘤”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危及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近年来,监管职能部门对信息披露犯法行为严之又严,不断加强监管措施,很多公司因财务做假受四处罚,市场秩序持续改善。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首恶应严厉责罚,帮凶不放过。证券发行企业的大股东和实控人是财务做假的首恶,应予严厉责罚;对参与或配合做假的证券服务机构,因严重损害多条理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也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财务信息是企业信息披露的核心。证券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时,应依法忠诚履行好“看门人”职责,不能“失信”,更不能“失守”。证券服务机构在防范证券欺诈做假行为等方面本应施展关键作用,但部分机构风险识别与评估程序存在缺陷,核检验证“走过场”、执业报告“量身定制”等现象时有发生。根据人民法院裁判结果,证券服务机构极度违反注意义务、怠于履职,发布不实信息披露文件存在过失的,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方共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合规管理,规范运作守住底线,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源头杜绝做假账,切实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对财务做假等犯法行为,务必坚持惩防结合,提升证券执法司法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相向而行、精准追究责任,做实全方位各环节联合打击,形成治理合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电信网络诈骗】  【联合声明】  【交银理财】  【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理财产品】  【信息披露】  【1750万】  【交通银行】  【行政处罚】  【水果店】  【人民法院】  【小过重罚】  【杉杉集团】  【杉杉股份】  【控股股东】  【知情人】  【力挽狂澜】  【危机四伏】  【2025】  【生产经营】  【ST英飞拓】  【中国证监会】  【ETF】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