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广东汉剧电影《金莲》广州首映礼在百丽宫影城猎德店举办。该电影由 广东省 戏剧家协会、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州优想时代文化流传有限公司、广东优创合影文化流传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是我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和 广东省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类)资助项目。
汉剧名家同台,在电影中传承戏曲
广东省 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勇在首映礼上代表 广东省 文联,对广东汉剧电影《金莲》的上映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这部电影是对广东汉剧这一古老剧种的现代诠释,更是对李仙花同志卓越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现。通过这部影片,看到了李仙花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看到了她不可多得的表演才气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影片的推出,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广东汉剧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价值。
影片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在首映活动中提到,《金莲》是她主演的第贰部广东汉剧戏曲电影,电影阵容由广东汉剧老中青三代人构成,她在影片拍摄进程中也以戏代教、以戏传艺,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三代汉剧人同台飙戏,共同进步。
《金莲》中另一位女演员,出演“李瓶儿”的黄丽华是李仙花的徒弟,也是广东汉剧院培育的汉剧“新三代人”。她用了三个“第壹次”来表达了她的参演感受:第壹次和师父演对手戏,第壹次饰演该类型的人物,第壹次接触电影。
导演王一岩表示,接受这部影片的导演工作最重要的起因是出于对李仙花这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和广东汉剧声腔之美、表演之美的浓厚兴趣。拍摄戏曲电影最关键的是要深入感知该戏曲的精髓和艺术家表演的精妙所在,要在尊重戏曲艺术表现的条件下施展电影艺术的视听优势。要晓得怎样在镜头中合理体现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结合电影情境中的人物调度和镜头运动,做到两种艺术的和谐共生、不分彼此。通过《金莲》这部戏的前后期制作,她更加体会到广东汉剧文化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王一岩希望以电影的视听表达将传统文化之美、中国戏曲之美显现出来,传扬出去。
“自来水”点赞!广东汉剧正“出圈”
首映活动现场,观众情绪高涨,氛围热烈,纷纷点赞李仙花的精湛表演,表示因为电影《金莲》、因为李仙花开始深入了解到了广东汉剧的魅力,看过电影后成为广东汉剧的“自来水”。
观众张小姐表示,自己在观影进程中屡次流下眼泪,思绪始终被剧情牢牢吸引。她看到了这些身处封建社会,受命运摆弄,越想活、越求生,却越陷入作恶泥潭的女性形象,让她对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与人性嬗变,有了更多认识与思考。
观众王先生讲:“以前感觉戏曲电影的剧情节奏比较慢,很难看下去,可是这部影片完全不会有拖沓的感觉,非常精彩!非常好看!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卓越的戏曲影片上映,以后也会多多宣传广东汉剧。”
探索融合,突破戏曲电影创作的困境
电影《金莲》将经典戏曲剧目与影视化手法创新融合,对推动广东汉剧振兴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
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展开了新的探索,在选材和立意开掘的视角上力求新高度。电影在舞台演出的条件上,将原剧五幕六场改编为近四十场戏的电影剧本,将舞台版受换场的制约被轻描淡写的情节“捡回来”,提高了故事的完成度。在拍摄《金莲》的进程中,导演王一岩着重处理现代戏曲创作的现实走向、剧种的特点、人物的性格等诸多问题,努力打通电影、戏曲、文学三种体裁的特点,提炼故事中普世的情感,实现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实景与程式的融合,情节叙事与情绪感染的融合,力求达到“心有强震、魂有豪悲”的艺术效果。
在电影生产流程上,《金莲》采取了“剧协+剧院+制作公司”三方协作的形式, 广东省 戏剧家协会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协调,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负责提供演员、音乐、服化和对排练工作提供支持,广东优创合影文化流传股份有限公司则负责整合制片资源,主导摄制中的具体工作。三方各司其职,各自施展所长,突破了戏曲电影创作的困境。
记者了解到,影片将在广州、梅州等地的多家影院持续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