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雷军首谈造车心路历程 - 危机中的决断与三年造车启示

【Ultra】雷军首谈造车心路历程 - 危机中的决断与三年造车启示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7-20 13:58:24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Ultra】 【MIX


K图 01810_0

  7月19日晚间,2024雷军年度演讲在北京首钢冰球馆举办。这是小米集团开创人雷军的第五次年度演讲,主题是《勇气》。

  自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至2024年3月小米SU7的上市,雷军将这一过程比作一场大考。“现在来看结果不错,算成功上岸了。”雷军说。

  尽管外界将他视为“爽文男主”,但这位55岁的企业老总表示,人生其实不是一帆风顺的剧本,而是一连串的挑战与突破。

  在演讲中,雷军深入分享了小米造车的心路历程、三年多来所经历的起伏和故事,并回应了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一些疑问和误解。

  他强调,尽管小米汽车挤上了牌桌,但离真实的成功还差很远,长征才刚刚开始。

  在一位接近雷军的小米内部人士看来,这是雷军最好的一次年度演讲。

  造车始于危机

  当世界似乎在一夜间对小米关上了大门,一个电话,一句容易的“你们被制裁了”,成了小米迈向汽车领域的起点。

  “就在2021年的1月15日,早上七点多钟,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雷军在演讲中回忆道,这就像五雷轰顶。

  从天而降的消息,让小米整个公司都陷入了空前绝后的危机之中。

  在紧急召开的董事会上,一个尖锐的问题被抛出:“假如你们手机不能做了,三四万人咋办?”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陷入了寻思。

  最终,一个董事提出了造车的议题。雷军说:“当天下午我们第壹次认真讨论造车,基本上所有的高管都支持。”为了谨慎起见,小米决定组织一个调研团队进行深入调研。

  在接着的七十多天里,这个六人调研团队快马加鞭地走访了十多个城市,进行了85场调研,访谈了两百多人。

  值得强调的是,在调研进程中,蔚来开创人李斌和小鹏汽车总裁何小鹏二人力劝雷军造车。

  “劝我造车对他们俩有啥好处?”雷军直到演讲前做PPT时仍在思考:或许他们是单纯为自己好,为小米好。

  在当年3月24日的董事会上,雷军向董事会汇报了调研结果,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智能电动汽车大势所趋,而且汽车行业正在和消费电子行业相结合相融合,我认为小米务必干。”

  然而,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汽车行业会不会跟手机一样赢家通吃?如果我们不能占到全球前五,有可能我们就活不下去。”

  经过激烈的讨论,董事会最终决定支持造车,并要求雷军亲自带队。

  “说实话,我压根没有想到董事会会有这样的要求。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天人交战中渡过。”雷军谈到。

  在之后的几天里,他陷入了天人交战。当时小米正处在艰屯之际,公司正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型,手机高端化刚刚开始,一位年轻高管——周受资也在那时离开小米奔赴字节。

  在这个节骨眼上,雷军不仅要思考是否造车,还要考虑是否由自己亲自带队。经过一周的煎熬,他才下定决心。

  2021年3月30日,雷军正式回复董事会,“如果这个事小米务必干,如果大家觉得我合适,为了小米,我愿意挺身而出。这不是短暂的激动,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

  “当时,我的心中只有七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他说。

  当天,小米正式公告下场造车,雷军带队,十年内全资投入一百亿美元。这个消息震撼了全行业,当天夜晚的发布会直播弹幕上,全是“干翻 特斯拉 ”。

  一些人选择加入小米汽车。好比刘安昱,小米的37号员工,从小就痴迷汽车,发布会后立即决定参与。李田原,曾在宝马德国总部任职,后来回国加入小米汽车。胡峥楠,造车二十多年,加入小米并兼任雷军的顾问。

  就这样,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小米汽车团队就超过了一千人,三年多时间里,汽车部门超过了七千人,还云集了超过一千位技术专家。

  三年跌宕起伏

  网络上,很多人说雷军是“爽文男主”。但雷军认为,人生历来都不是爽文,而是一场又一场的艰辛突围。

  造车伊始,小米的困难是选择首款车型。面对行业每年发布两三百款新车的竞争态势,作为新来者,小米汽车第壹辆车非常重要。

  雷军说,刚开始,团队找了很多报告学习研究,写了上百页的分析材料,但雷军认为不要想得太扑朔迷离,要先造一辆小米工程师们都想买的车。

  为了解工程师的切实需求,团队与小米工程师一个一个聊,还到停车场查看大家开的车。“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土,可是很简单、很直接、很有效。”雷军提到,通过调研发现,大家买的车型中,轿车和SUV各占一半。

  其实,做SUV相对容易,做轿车难一些,大部分车企都是先从SUV做起。然而,雷军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难度大的纯电轿车干起。

  同时,他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链虽然成熟,但小米这次下定决心不走捷径,而是要从核心技术干起。尔后,他们在电机、智能驾驶、电池包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投入。

  “好比电池包,一般车企做两个或三个,而小米做了十多个,甚至为了搞明白电池包的技术,还自建了工厂。”在雷军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产品做好。

  2021年年底,小米召开春节前第壹次项目评审会,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团队分歧很大,最后决定将整个产品方案推倒重干。

  2022年初,春节后上班的第壹天,雷军取消了所有日程,把汽车部最核心的十几名员工全部喊来开会,这个会一开就是21天,进程中布满争吵,而雷军的态度是,等所有人吵明白了才能散会。

  最终,他们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小米身为一个新品牌,只要能顺畅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果。

  但谁也没想到,考验来得如此之快。疫情的爆发,很多当地工程师在研发上遇到了困难。他们不得不手提肩扛,把能带走的设备全部扛回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2023年8月16日,当第壹辆小米汽车缓缓从产线上驶出来,在场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经历了如此多的峰回路转,我们小米SU7能够如期交付,这真的是个奇迹。”雷军记得,在下线仪式结束后,他一个人围着车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打开车门,在里面坐了很久。

  为了保证车辆质量,小米汽车在2022年年底在黑河进行了第壹次冬测。让雷军记忆深刻的是,冬测的责任人说,这是他二十长时间以来第壹次看到老总亲自来参加冬测,为此,夜晚食堂还专门给雷军加了个菜。

  2023年,小米在吐鲁番进行夏测。2024年1月,小米汽车开展了整个行业最大规模的路面测试,投入了576辆样车,测试了三百多个城市的街头巷尾,总测试里程达到540万公里。

  网友评价说,小米汽车行不行,就看高管敢不敢自己开。小米的高管则是全体响应,并参与了测试,在SU7上市前测试了超过十万千米,雷军自己测试了十屡次,累计五千公里。

  终于挤上牌桌

  雷军在演讲中提到,2023年年底,小米汽车第壹次亮相,刚开始热度特别高。但没过几天,各种疑问、批判、诋毁就扑面而来。

  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苹果三年,苹果十年都干不成,凭啥你们三年能干成?”雷军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不晓得苹果为啥十年干不成,也不清楚为啥大家会这么想,漫山遍野的调侃和嘲讽让他们倍感压力。

  那段时间,网上议论不断,雷军在演讲现场也提到了“军儿,收手吧,外面都是XX”等网络热梗。

  在SU7上市前的两三个月,雷军还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尽管他认为小米汽车的配置体验都比model 3好很多,但许多人认为买model 3的都是 特斯拉 和马斯克的铁粉,肯定不会买小米汽车。

  对于30岁用户是否会升级成更智能的电动车,雷军的团队做了三份报告,报告大意是:人家买的全是品牌,为啥会买小米汽车。另外,他们为女车主设计了防晒收纳等功能,但有的人也认为女车主肯定不会买这样的性能车。

  雷军请了23位媒体朋友帮助出主意,绝很多人认为能卖三千辆就要烧高香了。这让整个团队都笼罩在焦虑之中,雷军也在三月时显得非常憔悴。

  今年2月,小米要确定产品产能,许多人建议订三万辆,但雷军内心非常矛盾,担忧卖不掉,又担忧不够卖被骂饥饿营销。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他直言自己极度矛盾。

  最后,他下了决心,定下产能16000辆。他深知这是个疯狂的目标,一旦卖不出去,库存将是弥天大祸。

  更大的困扰是定价。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最后的价钱决策会争论非常激烈。

  雷军认为小米汽车的配置体验远超model 3,要有勇气定到21万,已经比model 3便宜三万,竞争力很强,但销售还是信心不足。

  直到现场的一位高管说,不管这个价格卖多少量,小米都认为值得,这场争论才结束。

  3月28日,小米SU7上市发布会上,雷军极度紧张,嗓子沙哑。当他公布定价,现场观众一片欢呼,他心里才踏实了。

  之后在北京车展上,雷军成了别人眼里的营销之神,行走的流量。今年5月,小米发布了新的交付目标,年底保底交十万辆,力争12万辆。

  “小米SU7首战告捷,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终于挤上了牌桌,但离真实的成功还差很远,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雷军说,过去的三年对于他和小米都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

  靠啥走到今天,又凭啥再次突围?他的定论是勇气。

  “勇气其实不是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勇气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热情,还有每一步的兢兢业业;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战歌。朋友们,愿你任何时候都拥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雷军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了自己的2024年的年度演讲。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