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退休只有一年的时间里,广药集团老总李楚源突然提出辞职。
7月22日晚,广药 白云山 (SH600332)发布公告,称李楚源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老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委员会主任的职务。辞职后,李楚源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由公司副老总杨军代为履行公司老总职责。
李楚源诞生于1965年10月。2013年走马上任掌舵广药集团直到今天已经有11个年头。他在任期间,广药集团连续12年登上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壹名,于2021年成为全球第壹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2022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第467位。
虽然贵为“中药企业一哥”,但广药集团在中药创新领域其实不是业内公认的“带头大哥”。 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对这个“500强”似乎也不太买账,股票价格长时间以来始终在30元上下徘徊。
广药集团究竟是啥样的“体质”?和同行药企比它还有哪些差距?最近,南都健闻调研团北上石家庄深入生物医药产业一线进行深度调研,并发表了三篇系列报道,其中两篇就是请出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五朵金花”中的两朵——石药集团、 以岭药业 ,与广药集团进行“过招”。
假如不是去年推出国内第壹家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石家庄制药龙头企业——石药集团在国内的名气,或许远远不如A股中的江苏 恒瑞医药 、粤港澳大湾区里的广药 白云山 。
其实,石药集团早在1994年就奔赴香港主板上市融资,并在2018年选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恒指编制近50年来首只医药股,并被称为“恒指医药第壹股”。
南都健闻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深调研系列报道第贰篇,偏重介绍石药集团近年来在创新研发上的高投入和战略布局,和由此造成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这时,调研团还通过全面的财务数据,从中比较广药 白云山 与石药集团之差距。
01/研发投入PK
石药勇做“大花洒”
广药“九牛拔一毛”
守正创新,动力不竭,或可概括南都健闻调研团石家庄之行的感受。
在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石药集团总部企业文化展示区,一块动态的蓝色屏幕引起了调研团的注意,上面明晰地显示着(时间:2024-06-26):员工数量:28008(人);为全球制造药品:102055221(支/片);使用石药产品解除病痛的病患:107877(人)……
而另一块则是关于集团创新的数据统计:年研发投入7+亿美元;300+博士及海外高端研发人才;300+在研项目;5个全球研发基地;2000+科研实验室与医院临床一线研发人员;200+年申报专利;17个海外临床品种……这两组数据,无疑暗含着石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镌刻着石药人的骄傲与荣光。
石药集团是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或许是在港股上市的缘故,它似乎没有A股的恒瑞、广药 白云山 名气来得大。但甭管是从市值还是从对地方税收贡献而言,其地位均等于于广州的广药 白云山 。让人惊讶的是,在创新研发这块,两者投入差距甚大。
从过往7年来的投入可以看到,石药集团自2019年起,研发费用就处于两位数的增长。2021年该项费用首破30亿元人民币,2022年在此基础上增长16.1%,2023年狂飙至48.3亿元人民币,石药集团因此进入全球研发投入500强!
而广药 白云山 在2021年至2023年间,研发费用分别为8.75亿元、8.2亿元、7.82亿元人民币,近三年累计投入24.77亿元人民币,还够不着石药一年的研发费用。
02/管理水平PK
营业收入规模不如广药但利润高
石药管理水平远超国企广药
若论有钱,还得是广药 白云山 。
年报显示,2023年 白云山 账上仅货币资金就“趴”着213亿元人民币,加上放在债券投资、其它流动资产等名目下的定存、大额存单超72亿元人民币,合计约285亿元人民币,占资产比重约36%。石药集团的资 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28%,若算上非流动资产中的7亿元定存,占总资产的30%。
守着一堆现金,广药难免让人感觉是个“守财奴”,但广药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进一步增加,其中广告费突破10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总额的17.73%,平均每天狂砸近300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23年研发费用却减少至8亿元以下。
石药集团2023年销售及分销费用虽然高达91.41亿元人民币,但较2022的103.37亿元减少了11.6%。费用较高的原因,一是新上市产品的推广,另一是销售市场更为下沉,覆盖面更广。而费用率降低,则是因为加强了费用的管理及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再比较行政费用支出,2023年石药集团11.90亿元人民币,比广药集团的24.22亿元少一半还多。
增增减减的数字背后,反映出企业高层的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此前就有专业记者据其年报数据如是评价: 白云山 的整合管理还略显粗放,强行将自身业务归类……看似形成了一个产业链闭环,但各个业务板块还是较为发散、割裂,缺乏真实的融合协同,并没有让其业务变得更加容易明白,也对其自身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和石药相比,连续三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广药集团,似乎显得有点“虚胖”。
从营业收入和净收入这两项重大财务数据来看,民企石药集团的营业收入规模远不及国企广药集团。前者2023年只有314.5亿元人民币,后者则是755.15亿元人民币。但论挣钱能力,石药集团更加优秀——2023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58.73亿元人民币,而 白云山 只有40.56亿元人民币。若论对地方政府的贡献来看,石药表现也不错,2022年利税112亿元人民币,增长16.24%。
而在广州,业内对市政府扶持广药集团“一家独大”的做法颇有微辞,甚至认为这是造成广州的 创新药 、新型疫苗的发展不如中山、珠海、 深圳市 的原因之一。据2023年年报,广药 白云山 最近3年共收到政府补助10.59亿元(其中2023年收到政府补助2.47亿元人民币,为近五年以来的最低值)。
据 白云山 2023年年报截图。从中可看到,广药 白云山 最近3年共收到政府补助10.59亿元人民币。
03/生化药PK
超级大单品金戈对恩必普
石药的护城河筑得更高广
有意思的是,石药和广药都拥有一个“吸金兽”。一个是脑卒中治疗领域里全球领先药物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一个是有国产“伟哥”之称的男性用药 “金戈”。前者是石药于1999年花重金从中国医学科学院买来专利后,自主研发而成且拥有独家专利的原 创新药 ;后者是请来“伟哥之父”诺贝尔奖得主穆拉德做技术引导成功研发出的“国产替代”的首仿药。
南北两家企业因此吃上“创新红利”N多年。像恩必普,即便进入集采后价格降幅超50%,但其2023年销售金额还是高居54亿元;而金戈即便面临专利过期的困局,其2023年营业收入仍再创新高,几近13亿元人民币。
但在面对国家医保集采时,两家药企的表现却判然不同:
●恩必普是脑卒中预防、事中紧急治疗和康复后期闭环首选药。在还只是收到招标采购意向时,石药就积极主动参与,并最终下调了1/3-1/2报价而中标的;
●金戈还是一款可有效缓解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叫“蓝嘴唇”)的药。主要通过零售端销售的金戈,在2020年第叁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投标中,因不愿降价而落选。其每片40元上下的价钱,与中标的齐鲁制药生产的仿制药“千威”2.08元/片(25mg)的价钱形成鲜明对照。
进入集采的确会造成产品利润下降,但积极参与国家谈判、集中采购,承担为国民提供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一家药企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实恩必普的集采药品的规量、生产量远超金戈,为何广药“宁丢集采也不愿丢终端零售市场”呢?或许与这两家药企在“创新”上的表现不同有关。
在恩必普之后,石药就火力全开“陷溺”于创新之中且爆款连连。如抗肿瘤领域三大单品——多美素(国内首仿,2022年营业收入13亿元)、津优力(国内首个自研长效升白药,2022年营业收入22亿元)、克艾力(国内首仿),均为10亿+级别的重磅产品;非肿瘤药 创新药 方面,除神经全面的恩必普、欧来宁外,高血压独家专利药玄宁还是我国本土企业首个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的 创新药 ,2022年销量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
最值得强调的是,在疫情肆虐期间,石药集团主动向国家相关部门请缨,启动mRNA疫苗研发。在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后,拥有全球可靠的纳米制剂经验的石药集团,于去年开发出世界第叁款、国内第壹款mRNA疫苗(SYS6006)。虽然这款疫苗无法收回投入成本,但所有的付出并没有浪费——在mRNA疫苗(SYS6006)之后,今年石药集团又将推出一个mRNA家族的当家拳头新品。
直到今天, 创新药 已成为石药集团第壹大收入来源,该业务的收入占比几近六成。
石药 创新药 管线的布局,有人会认为“庞杂”,但其实丰富的储蓄后面,已经有数条管线布局在目前炙手可热的领域上。如在ADC板块,据Insight 数据库统计,石药共有7款在研,并有两款成功授权出海。
据石药集团预计,未来五年该公司或有近50个 创新药 及新型制剂药物申报上市,和逾60个仿制药上市。关键的是,其中大部分聚焦于肿瘤领域。仅今年以来,就已经有6个新品获批上市。其中,罗沙司他胶囊、哌柏西利片均为国内首仿。
反观广药集团,这么长时间以来其不断表示:创新是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法宝”。但目前除了“金戈”这棵新栽的“摇钱树”外,还没有大黑马“跑”出来。在其“大南药”中的中成药板块,去年卖得最好的消渴丸、小柴胡颗粒、滋肾育胎丸、华佗再造丸这四大单品和清开灵系列,合计营业收入还不到21亿元人民币,只占大南药营业收入比重的19.2%。
据 白云山 2023年年报截图。从上表可看到,去年“大南药”中的中成药板块销售前五名,合计营业收入不到21亿元人民币。
长时间以来,广药在披露年报时一直重申在研项目有逾百个近两百个,但也只是笼统地说项目“包含新药开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产品二次开发和食品、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
从2023年年报中可看到,广药集团新药的主要在研项目共有五项(见下表)。
据 白云山 2023年年报截图。(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产品研发投入占生产该产品企业的营业收入的比率)
其中,只有骨化三醇软胶囊的仿制为去年新增项目;另外一个是研发投入同比攀升85%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当前我国上市的狂犬疫苗(被动免疫人用狂犬球蛋白)超过十种以上,广药采用的Vero细胞技术,虽然是稳健型研发思路,但因为该技术诞生直到今天已经有70多年,相对成熟、稳定,相较其它疫苗企业开发的人二倍体细胞,在适用年龄段等方面存在代差,所以大概率获批即落伍。像深圳 康泰生物 研发的第叁代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已于今年4月上市,并已完成了23个省(市、自治区)的准入;另一款重庆 智飞生物 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也已完成临床试验,预计报产在即。
再看其它两款在研项目,均为抗肿瘤药,不知何故去年大幅减少研发投入。从它们所处的研发阶段以来看,距离上市还石沉大海。
调研团据公开信息发现,广药“创新”的重心似乎更多的是落在了“时尚中医”这块。
目前,广药大健康板块中的王老吉凉茶,是公司最大的“现金牛”,年营业收入过百亿。为了杀出重围赢得年轻市场,广药提动身力“时尚中医”,创新性产品多是快消品和保健品。如:开发刺柠吉饮品、灵芝孢子油等医药产品;推出山茶花味凉茶、藤椒青提口味凉茶、榴莲风味凉茶等植物饮料新品;与美晨集团合资组建牙膏公司,推出“白云牙膏”系列新品等。另外,就是所谓的营销模式的创新。
从广药集团对创新产品“各种各样”的追求和在研进度条来看,造成今天超级大单品稀缺的格局其实不奇怪。
一位医疗板块的资深科研人员认为:石药集团的“护城河”非广药集团能比。广药投入大量金额去做渠道宣发,进军日化、保健品和食品企业,“卷”的是低端但收益更快的食字号、健字号(药物属性),这是一种“恰烂钱” 的表现。
亦有二级市场投资者发网文犀利地指出:公司(广药 白云山 )实际上就是一家几乎没有太多有息负债、不用大额资金投入且经营活动持续发生大量金额流入的企业,账面却保存着数倍于投资分配所需的资 金,(这恰恰)反映出公司资金运用能力低下、管理层不思进取。既不想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也不愿加大分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有可能是因为管理层完全不持有公司股份,因此对加强管理、提振业绩、加大分红没啥动力。
04/
借力打力PK
广药投10亿元设产业基金
石药伸手到大湾区收购明星企业
手握一大堆现金除了研发和销售投入外,还能做什么?
未雨绸缪极具危机感的石药集团甚至把手“伸”向了千里之外的广州创新公司。2022年2月,石药通过收购珠海至凡获得了广州铭康生物的51%股权。如此“曲线救国”,完全是因为铭康生物拥有一款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 创新药 “明复乐”,它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发6小时以内病患的治疗。
这起并购案,被业界认为是石药为抵御恩必普专利到期后所做的准备。把 “心梗救命针”明复乐并入囊中,的确有望与恩必普发生强大协同效应,在丰富心脑血管产品线的同时,也能使该公司治疗脑卒中的产品时间关口前移。今年2月5日,明复乐获批上市。据 东吴证券 预测,“明复乐”的销售峰值将达到20亿元人民币。
生物制药作为国家当下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进步的方向,想象空间非常大,市场估值也较高,广药集团似乎也想通过设立新基金布局医药健康项目的新业态,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从最新设立的两只基金——沃博联广药基金和广药 创投 基金的出资额度来看,总计不过10亿出头。而据广药 白云山 公告披露,广药 创投 基金要求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不高于2亿元人民币。
相信大伙都明白,在生物医药领域存在着“双十定律”,即需要超过十年时间、10亿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成功研发出一款新药,商业化兑现之路更是漫漫无期。“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不高于2亿元”的设限,或许说明了国企对风险投资的谨慎,但多少也会影响判断和决策吧?
通过以上多项指标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石药集团有很多地方值得称许和学习。尤其是在考验药企“含金量”的研发能力这个关键指标上,可以看到石药人专业而独到的市场眼光,和敢于承担高风险的创新勇气。正是借助这些魄力,才筑起了民企自我抵御市场风险的“护城河”,实现了原料药生产商向国家级创新型药企的完美转型,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策划:李阳
南都健闻调研团黄海珊王道斌发自石家庄
南都制图:甘丹
下篇预告:
面对石药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21.2%的增速,或许有人会以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这个典型的产业特性来解释。
广药集团作为“南派中药集大成者”,真的不用创新么?难道不可以像可口可乐、茅台这样的企业,靠着经方通吃天下么?下期调研报道,我们将“请出”石家庄后起之秀、中药制药板块“创一代” 以岭药业 ,与“老钱家族”广药集团再次进行一番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