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醒 -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这类电话你接到过吗?

【玩家】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醒 -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这类电话你接到过吗?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7-25 17:54:3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玩家

  “哎呀,急死我了,你咋这么长 的时间才接听电话?我找了你好几天!”

  接到电话时,小张还愣了几秒,以为对方真的有事,于是接着跟这位“熟人”聊天。对方声称小张的电话可能出了事情,造成无法接通,还紧张地询问是否延误了啥事情。然而,随着对话的深入,小张逐渐意识到,这竟是一通“共享屏幕”类的诈骗电话,“现在诈骗犯也懂语言学和心理学。”

  潮新闻记者从科技专家处了解到,当前的诈骗电话多采用AI拟声技术,模仿真人语气、语调惟妙惟肖,成本不高且难以鉴别。再配合其它科技手段模仿人的声音和视频图像,让人防不胜防。

  “前阵子有个老人家,说自己儿子住院了,还是视频通话打来的,老人眼睁睁看着视频里的‘儿子’受伤,就到我们这里转账,我们一看情况不对,劝也劝不住,就打110了。”在杭州某大行的银行网点,大堂经理告诉潮新闻记者,“遇到老人转账,我们都会多问两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截图

  4种新型电诈,你见过几个?

  为应对日益翻新的诈骗伎俩,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共享屏幕”类诈骗。非法分子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取消不实贷款、注销保险服务、航班延误退费、赠送礼品等为借口,诱导消费者下载指定软件并开启“共享屏幕”功能。通过这一功能,非法分子可以实时监控消费者的电话或电脑屏幕,并诱导消费者进行银行卡绑定、密码更改等操作,从而窃取银行卡资金。

  “AI换脸拟声”类诈骗。非法分子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消费者,收集其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然后利用“换脸”“拟声”等技术合成消费者的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其声音或形象诈骗信任。接着,他们以借款、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消费者的亲友转账转账,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立即转移钱财。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非法分子假借债券投资、股票投资、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等概念,在网络平台发布“一本万利”的消息,吸引群众关注。然后,他们将个人拉入“投资”群聊,冒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或,他们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个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内部消息”“特殊资源”等诱骗个人参与投资。最终,他们引导个人在伪造或仿冒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并转移钱财。

   网络游戏 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非法分子在 网络游戏 或社交平台中发布不存在的游戏账号、装备、点卡买卖信息,以“低价出售”“高价收购”为幌子,吸引游戏玩家关注。对想低价购买游戏产品的玩家,非法分子诱导其绕过正规游戏交易平台与其进行线下交易,当玩家支付钱款后,非法分子便消失无踪;对想高价出售游戏产品的玩家,非法分子诱骗其登录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并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要求玩家先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费用才可“提现”,其实不断要求玩家充值更多金额,随后迅速转移钱财。

  做好这4点,防范新型电诈

  为保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群众:

  不盲目不轻信,不贪小利防骗局。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对于退还费用、礼品赠送、保本高息、高价收购等“天上掉馅饼”的说辞要保持戒备,避免贪图小便宜而遭受大损失。同时,要避免盲目跟风或投机心理,不轻信来路不明的“传言”,也不轻信“一本万利”或“保本高收益”等说辞。

  拒绝“共享屏幕”,保护信息防泄露。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 生物识别 等敏感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同时,要对个人社交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戒备,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的要求,避免无关人员操作我的电话、电脑等电子设备。

  转账转账严把关,谨慎操作护财产。在涉及转账、转账操作时要提高警觉,防范资金被坑风险。在接到涉及要求转账转账的电话、手机短信或网络信息时,要及时通过官方机构核对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不轻信陌生人的转账要求或诱导信息,不贸然向陌生人提供的账号转账转账,也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办款。

  正规渠道保权益,遭遇诈骗速报警。如遇经济纠纷或发现自己陷入诈骗陷阱造成资金受损时,应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护权益。可以向第叁方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同时,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保存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有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在此进程中,要警惕网络上自称“网络警察”“黑客”等组织或人员,避免再次受骗。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消费者】  【债务重组】  【金融监管】  【金融监督】  【信息泄露】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