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地金融监管叫停理财“收盘价估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近期华北地区有金融监管职能部门通知部分信托公司,禁止信托公司在与银行理财合作的进程中提供“收盘价估值”服务。这也是监管通知中第壹次直接提及“收盘价估值”这个新型估值模式。
2、第壹次有银行因“理财资金投向结构化债券业务”被罚
7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对我国 工商银行 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发布了两份行政处理决定。第贰份行政处理文书(沪金罚决字〔2024〕105号)显示, 工商银行 上海分行因理财资金投向结构化债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极度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对理财资金投资未尽审慎管理职责、会计处理未真实反映理财产品财务情况、对固定资产贷款授信审批条件落实不到位共四项非法事实,被合计罚款1050万元。
3、银行转债再度面临转股尴尬,10只银行转 债转股 率不足1%
银行可转债再度面临低转股率的尴尬。直到今天,全市场15只银行转债2024年第贰季度转股结果相关公告均已悉数披露完毕。除了中信转债和苏农转债之外,其余转债的转股率均没有超过5成,甚至有10只银行转债的转股率不足1%。
4、银行存款利率相继下调,银行理财、存款“跷跷板”效应再现
7月25日, 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 交通银行 、 邮储银行 等六大国有银行分别在官方网站公布最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再次对各品种存款利率进行了下调。7月26日, 招商银行 、 平安银行 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对于本次下调,业内普遍认为将有助于银行稳定息差,但同时也有可能存在推动更大规模的银行存款向理财“迁居”,需警惕揽储难度升高。
5、信用债一级市场“抢券热”,银行理财增配长期债
近期,信用债一级市场长久期债券行情火热,多家企业发行的5年以上长期债券凭借着较高的票息备受市场追捧,这也反映了当下高票息资产稀缺的现状。 华西证券 数据统计显示,7月以来,理财周度净买入十年以上信用债规模持续提高至39亿元;其它产品类周度净买入7-十年信用债规模持续提高至38亿元人民币。近期银行禁止存款补息叠加当下2.3%以下票息成为主流。而理财规模仍在持续扩张,为了实现一定的资产收益要求,银行理财需要通过增持长久期信用债来增厚收益。
6、银行理财去平滑扯出信托“两头在外”江湖
最近,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监管通知,要求排查配合理财公司使用平滑机制调理产品收益,配合理财公司在不同理财产品间交易风险资产,配合现金管理类理财投资低评级债券,配合理财产品不妥使用估值方法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及银行理财与信托合作进程中应注意拿捏合规与创新的平衡,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7、权益公募理财规模缩水近10%,华夏理财“天工日开3号”资产规模近乎腰斩
根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统计,截至7月24日,除贝莱德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外,其余理财公司均披露了权益类公募产品2024年半年度报告或二季度报告。从存续规模看,34只权益类公募产品最新资产规模相比2023年末大幅缩水,总计仅为46.5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末的51.29亿元下降近10%,为9.28%,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表现亮眼,产品6月末资产规模增长超过六成。相比之下,华夏理财“天工日开理财产品3号(先进农业指数)”上半年资产规模近乎腰斩,降低了49.3%。
8、超70%权益类理财仍处破净状态
根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统计,截至7月19日,在存续的35只权益类公募产品中,有27只产品(占比77.14%)仍处于破净状态,其中“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净值已经腰斩,2024年7月17日净值为0.4363,成立以来净值下跌超过50%。
9、多家银行理财子CCO离任,广银理财栾雪剑加盟汇华理财
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现人事变动。基金人事获悉,广银理财首席合规官栾雪剑、法巴农银理财首席合规官张秋实都已离任。记者了解到,栾雪剑已出任汇华理财首席合规官,张秋实的去向未定。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流程符合监管要求,包含强化产品宣传和推介材料的合规性审查,避免误导投资者,同时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能力。首席合规官在确保公司合规经营,提升自身的危险管理能力和业务运营水平方面非常重要。
10、今年三季度市场很可能再度迎来存款利率的新一轮调整,“存款迁居”现象或将强化
中信证券 指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商业银行运用多种方式控制存款利率,从不同渠道引导银行负债端成本有序下行。考虑近期LPR降息、银行息差压力和存款定期化的问题,今年三季度,市场很可能再度迎来存款利率的新一轮调整。对于市场而言,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含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存款迁居”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增大债市配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