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商业航天-圈地-加速!厂商称年底有望实现液体运载火箭首飞

【商业航天】商业航天-圈地-加速!厂商称年底有望实现液体运载火箭首飞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7-27 15:18:3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商业航天】 【航天电器】 【运载火箭

  延续2023年民营商业航天的爆发趋势,今年我国商业火箭发射频次还将增加,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创收也在逐渐显现。

  财联社记者从星河动力获悉,继上半年谷神星一号成功发射3次后,公司下半年还将发射10次左右。为运载火箭提供配套的 航天电器 (002025.SZ),目前已经有小批量订单,公司人士称,“去年有几千万来自商业航天领域的收入”。

  不过,商业 航天发展 还在早期,仍面临低轨小卫星供给不足、商业运载火箭运力低、发射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圈地”步伐加快,民营火箭发射频次稳超去年?

  轨道和频率作为 稀缺资源 ,正成为各国不断上演“圈地运动”的主场。

  “下半年,我们可能会有10次左右的火箭发射,但具体多少颗商业卫星现在还不确定,一发火箭能搭载300多公斤的卫星重量。”星河动力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而据深企投入生产业研究院统计,2023年全国民营火箭共发射13 次,成功12次。另外,财联社记者从公司公众号获悉,今年上半年,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3次,将12颗卫星与爱神星留轨试验平台送入相应轨道。另外,来自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和中科宇航的力箭一号,也在今年1月成功发射。

  前述星河动力人士表示,国内的商业卫星客户已经都在工作范围之内,公司在国内是少有的能快速、大规模发射商业火箭的,在市场拓展方面没啥难度。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财联社记者,“我国商业航天布局略晚于美国,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以大量的条件研发、测试为主,商业价值转化量还较少。”相比于SpaceX,我国商业航天的追赶空间无疑还很大。

  深企投入生产业研究院商业航天相关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小卫星制造及发射能力均严重不足,缺口在90%以上,尤其是低轨小卫星需求庞大,但我国产能供给严重不足。

  但正因如此,在政策红利窗口下,商业航天可供想象的市场空间较为广阔。艾媒咨询预计,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2.3382万亿元人民币。另外,根据德勤的预测,到2027年,我国的低轨卫星网络总规模预计将达到3950颗。张毅说,“商业航天在将来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有很多的期待性。”

  提及商业航天的企业发展路径,张毅认为,总体还是抓好两端,一是设计端,二是运营端。对生产制造而言,未来更多会依赖代工采购及其它形式,类似于小米汽车的生产模式。

  卫星通信落地先行,液体火箭能降发射成本?

  那么,商业航天造成的庞大经济创收在何处兑现?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商业航天产业链较长,包含上游的卫星研制、中游的火箭发射服务及下游的应用服务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随着商业航天“圈地”速度加快,产业链各环节也会逐渐分得一杯羹。

  张毅说,“航天领域的主要服务方向,包含国防安全,和基础性的导航、气象、勘测、遥感、通讯等,而商业航天的应用范畴则更广,总体是航天领域的骨架和基础上,提供增值的应用服务。”

  张毅举例称,一些商业航天企业将卫星通信(如WIFI),作为初步的变现方向。商业航天所提供的小型近轨卫星,以基站的形式在国家的主干网络的条件上,为客户提供通信服务,好比租借给运营商。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很多厂商已在卫星通信领域布局。其中, 中国电信 先后全球首发了手机、汽车直连卫星运营及产品; 中国卫通 (601698.SH)的广播通信服务,目前可覆盖中国全疆域、周围及“ 一带一路 ”主要区域,截至 2023年12月31日,起拥有17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 华力创通 (300035.SZ)、 海格通信 (002465.SZ)、 三维通信 (002115.SZ)等均有卫星通信设备的研制能力。

  另外,在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器等应用场景,华大北斗、 航宇微 (300053.SZ)、 中科星图 (688568.SH)等均在布局。

  因国内火箭发射频次不高,一些中游的运载火箭配套厂商正在等待市场需求的释放。 航天电器 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有小批量的订单,现在发(商业火箭发射)的不多,但去年有几千万来自商业航天领域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 航天电器 的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等产品,能够应用于商业航天领域。“现在整个量还没上来,如果量上来,(订单)都不错的,只要起量,肯定是(对公司业绩)有好处。” 航天电器 证券部人士称,未来市场空间很大,但具体对公司赋能多大,要看参与水平。

  相比于SpaceX,国内商业火箭的发射成本较高,因此“降本”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航天电器 人士说,“(运载火箭配套)需要低成本,技术上已经掌握了,(下一步考虑)如何产业化、低成本地制造出来。”

  对于进行运载火箭研制和提供发射服务的厂商而言,发展液体运载火箭是降本的重要路径。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此前已完成发动机与伺服匹配试验。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液体运载火箭目前还在研制阶段,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首飞。”

  张毅解释称,火箭中通常使用液态和固态这两种燃料,液态火箭具备高比重、推力可调、工作时间长、相对灵活的优势,尤其是可以屡次点火开机、关机。另外,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液氧甲烷商用优势更大,因其综合性能突出,更适合商业航天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内的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技术逐渐取得突破,但火箭运力却比较薄弱。以今年上半年商业火箭发射频次最多的星河动力为例,其谷神星一号火箭在近地轨道运力为400kg,而SpaceX猎鹰九号火箭近地轨道运力却高达22.8吨。

  星河动力人士称,“谷神星一号的运力、发射高度已经定型,但公司目前正在研制谷神星二号,其运力可能会在谷神星一号的条件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