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美国通货膨胀读数已明显回落,经济前景和劳动力市场也有所变化,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转向。近期,美国就业数据不及预期,美联储也逐步释放温和的货币政策信号,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升温。
物价和就业数据边际变化为美联储降息创造前提。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为近12个月的最低水平;美联储更为关注的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5%,为2021年3月以来最低。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7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1.4万人,不及市场预期,失业率意外上行。通胀压力下降和就业数据疲软加剧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的担忧,进一步增强美联储降息预期,金融市场也有波动。近期,黄金期货再创新高,美债收益率大幅走低,全球股市出现回调。7月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但会后的新闻发布会强调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两端的危险,很多市场机构推断美联储降息可能临近。
美联储具体降息时点还会依赖于未来数据变化。一方面,美国经济韧性赋予美联储更多观察时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为2.8%,较一季度的1.4%回升;工资增速保持在历史高位,并高于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另一方面,当前地缘政治风险犹存,若未来国际供应链受阻、运输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再现,不排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美国通胀反弹。
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溢影响值得关注。近期,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已先后降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未来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可能由高位逐步回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有可能造成影响。
一方面,全球流动性环境趋于改善,总体上有益于缓解新兴市场经济体外部压力。宏观层面,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利差逐步收窄,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外流和货币汇率贬值压力趋于缓解。微观层面,发达经济体降息后,新兴经济体外币融资的利息支出将随之下降,偿债压力也会有所减轻。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相应调整。从历史经验看,在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时,国际金融市场通常会出现一定水平的波动,投资者情绪变化对金融资产定价也会发生影响。近期,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显现出不同水平的波动迹象。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部均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平衡,国内金融市场保持韧性。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高度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划向,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有效应对外部挑战,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