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社融口径信贷罕见-负增-,中低信贷增速将成新常态?

【亿元】 社融口径信贷罕见-负增-,中低信贷增速将成新常态?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8-14 20:14:58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亿元

  7月信贷增长表现仍然偏弱,社融口径信贷罕见负增长,引发市场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3.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3.27万亿元人民币。

  7月单月,社融增量为7708亿元人民币,虽比6月的32999亿元大幅减少,但高于去年7月的5366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2342亿。

  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是主要拖累项之一,新增规模为-767亿元人民币,是2005年7月以来第壹次出现负增长,同比大幅多减1131亿。

  尽管7月为信贷小月,但一些市场分析倾向认为7月信贷数据不太乐观。企业和个人在借款方面都变得更加谨慎,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仍显不足。

  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解释称,7月信贷增量较小符合传统规律,加之6月份仍有部分金融机构有“冲量”现象,也进一步造成7月信贷增量较小。

  信贷拖累社会融资

  从增量来看,2024年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3.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社融项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3.27万亿元人民币。

  增量结构中,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是主要贡献项。数据显示,前7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311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2380亿元人民币。

  根据统计,7月单月,社融增量为7708亿元人民币,虽比6月的32999亿元大幅减少,但高于去年7月的5366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7月的7785亿元基本持平。

  中国 民生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7月以来,政府债发行节奏边际放缓,但同比多增额有所扩大,企业债净融资规模也有所上行,在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下,7月新增社融规模同比转为多增。

   中信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7月中国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近300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近期专项债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使用也在加速落地,后续政府债发行提速,有望持续支持社融。

  人民币贷款则是主要拖累。 华西证券 宏观首席分析师肖金川认为,7月是以往的信贷淡季,贷款环比减少是常态。近十年7月新增贷款(社融口径)中位数为6988亿元人民币,较6月低58%。去年7月新增贷款(社融口径)也仅364亿元人民币。另外,今年二季度打击手工补息,部分涉及空转的贷款可能对应核减,而季末月银行仍有冲量需求,跨季之后的7月或更容易受到核减影响,拖累新增贷款表现。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也指出,从历年经验看,4、7、10等季度首月通常是新增信贷和社融相对较低的月份。从二季度情况来看,由于季末的6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1300亿元人民币,规模远超4、5月的7300亿元和9500亿元人民币,短时间内新增信贷项目跟不上,造成7月新增贷款减少也在人之常情。

  温彬认为,7月信贷的季节性特征明显,扰动因素较多,对单月数据无需做过多关注,而要更加关注总体信用状况、长期信用趋势,重视信贷供需匹配。

  多因素叠加造成信贷需求不足

  除了季节性原因影响外,提前还贷、票据冲量、金融数据“挤水分”多种原因影响下,7月单月信贷增速转负。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859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贷款融资增速转负。

  从结构来看,7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1078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时间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增量分别为-5500、1300、5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变动-1715亿、-1412亿、1989亿元人民币。

  居民端,7月住户贷款减少2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减93亿元人民币。其中,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增量分别为-2156亿、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变动-821亿、772亿元人民币,居民短贷降幅较大,中长贷增量有限但同比改善。

  刘涛认为,居民和企业短时间贷款新增规模均为负数,需求不足造成信贷下降的因素可能要超过季节性因素。居民对收入和就业的偏弱预期,可能影响了当期居民的消费和购房需求。

  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贰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城镇储户未来收入信心、就业预期分别较一季度下降1.4个和1.8个百分点,为20十年以来次低值(最低值为2022年四季度)。同时,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仍在61.5%的偏高位。另外,未来3个月预计增加购房支出的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14.6%。

  “不排除由于房贷利率未能灵活下调,加之现阶段投资理财收益率普遍下行,造成部分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存在性。”刘涛称。

  肖金川也认为,存量房贷利率明显高于新增房贷利率,可能推动居民继续提前还贷。

  另外,7月企业债券、票据融资增长现象也值得关注。7月票据融资规模增长5586亿元人民币,支撑起了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

  8月14日,各期限票据利率全线下行,年内到期票据降幅更大,其中,明年1月到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降至0.82%,明年2月到期的6个月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降至0.99%,明年到期票据利率全部来到1.0%以下。

  今年以来,6个月期票据贴现利率从2%左右一路跌至目前接近1%的水平。随着票据贴现利率下行,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相应降低,部分中小企业选择转向票据融资满足短时间资金需求。

  刘涛表示,票据融资规模增长不应简单解读为金融机构刻意“冲量”,其与企业短时间信贷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和互补关系。

  但明明认为,虽然票据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有关键作用,但结合未贴现承兑汇票的数据来看,不排除银行仍存在一定的“冲量”行为。

  信贷“挤水分”的影响因素仍然存在。部分虚增的存贷款被挤掉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回落。

  今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对于一些不正确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将加强规范,包含增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

  刘涛认为,短时间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数据发生“挤水分”效应。但长远来看,将有益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

  7月企业债券新增规模为202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290亿元明显增长,延续了6月以来的较快恢复势头。市场分析认为,这或许也在一定水平上替代了当前企业的部分贷款需求,实现了监管“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的目的。

  中低信贷增速将成新常态

  央行日前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在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蓄项目转化”。

  今年以来,央行屡次释放政策信号:未来宏观政策的重心要从过去的增加供给更多转向提升消费需求、增进供需平衡。关键是盘活存量、通顺循环。

  中低信贷增速将成新常态。 浙商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中长期看,信贷增速逐步放缓对应的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得信贷需求“换挡”及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在盘活资金存量、增量有增有减的进程中,未来合理评价金融支援力度可更多关注利率下降的成果,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强度。

  刘涛建议,随着三季度末美联储可能转向降息,我国降准、降息的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为信贷回暖创造更适宜的政策条件。同时,央行也可以在公开市场上通过国债买卖、正/逆回购交易、现券交易等长中短时间工具的灵活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不良资产】  【银行业金融机构】  【职工董事】  【监事会】  【公司治理】  【金融监管】  【收益率】  【财政赤字】  【长期国债】  【银行理财子公司】  【金融科技】  【奇富科技】  【科技金融】  【王一鸣】  【金融服务】  【科技创新】  【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融】  【市值管理】  【美联储】  【养老产业】  【养老院】  【养老服务】  【诗和远方】  【银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