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中小审计机构崛起?13项执业问题也曝光

【上市公司】中小审计机构崛起?13项执业问题也曝光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8-17 12:34:0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上市公司】 【证监会】 【审计意见】 【审计机构

  A股审计机构面面观。  

  8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审计分析报告》,旨在便于市场各方了解上市公司及挂牌公司审计情况,引导会计师事务所规范执业。

  此次报告有多个看点,过去一年,中小所证券业务有所增长;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上市公司换所后审计意见未见明显减轻;上市公司非标意见数量及占比均下降等。

  不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出证券审计执业仍旧存在问题,反映出疏于质量管理,部分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等。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审计机构监管,严肃查处非法行为,提高审计机构识假防假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察管理协作,共同维护证券审计市场秩序。

中小所收入增长但有挑战

  根据8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审计分析报告》,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集中度有小幅下滑,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收入表现较为理想,但也面临风险。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从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看,根据上市公司客户数量、净资产计算的“市场集中度CR10”(前十位会计师事务所在该指标上的行业份额总和)分别为68.9%、81.6%;从挂牌公司审计市场看,根据挂牌公司客户数量、净资产计算的市场集中度CR10为49.3%、39%。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上述市场集中度均略有下降。

  在收入方面,中小所证券业务有所增长。据了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上市公司审计客户超过100家或收入总额超过20亿元的事务所列为“大所”、将上市公司审计客户超过30家或收入总额超过5亿元的事务所列为“中型所”。结果显示,大所证券业务收入为1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0.4%;中型所收入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小型所收入5.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44.1%。

  不过,中小所审计客户的危险相对较高。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23年大所审计了4220家上市公司,其中出具98份非标报告,非标报告占比2.3%。而中小所去年全年审计了1145家上市公司,出具111份非标报告,非标报告占比9.7%。从审计客户风险结构看,大所的ST公司客户占比为1.9%,中小所为8.2%,反映出中小所审计客户风险较高。

换所后审计意见变化如何?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出于多种原因频繁换所,其换所后的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有哪些变化,受到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有520家上市公司变更2023年年报审计机构,较上年增加117家,增幅为29.0%。其中,连续两年换所、一年内屡次换所、被出具非标意见后换所等异常换所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35家、10家和50家,异常换所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换所原因主要包含因自身发展及审计工作需要、审计机构轮换要求、审计团队换所、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不答应见等。

  在审计费用变化方面,根据报告,154家上市公司换所后审计收费有所增长,占比近三成;181家与去年持平,占比35%;185家有所下降,占比36%。

  从审计收费变动幅度看,换所后收费变动超过50%的企业为30家,占比5.8%,变动20%—50%的企业为76家,占比14.6%,变动20%以下的企业为414家,占比79.6%。

  而在审计意见方面,近年来A股少数基本面相对不理想的上市公司存在通过换所来换取无保存审计意见的意图,监管从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后,其效果如何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48家换所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占比9.2%,高于上市公司整体非标意见比例(3.9%)。从审计意见变化看,472家上市公司换所后审计意见保持不变,27家意见加重,20家意见减轻,1家截至2024年6月底未披露,换所后审计意见未见明显减轻。

将提高审计机构识假防假能力

  谈及2023年证券审计执业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审计机构在五大方面存在13项问题。

  具体来看,在“财务舞弊审计”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注意到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所”)存在“未充分识别和应对收入舞弊”“未充分识别和应对资产舞弊”“未充分识别和应对费用舞弊”问题。

  好比,个别公司主营药品生产和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销售费用未与收入配比增长,存在虚增应收账款、虚减销售费用等诸多问题。注册会计师未识别上述异常情况,未充分了解公司销售业务流程及销售政策,未发现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未对应收账款、销售费用进行恰当的细节测试,未充分识别和应对销售费用舞弊。

  在“境外审计”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出证券所存在“境外资产核查不到位”“未恰当执行集团层面审计工作”问题。

  而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证券所出现“未能充分识别内部控制缺陷”“未能恰当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审计程序”“未恰当评估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水平”的问题。

  好比个别上市公司对子公司失管失控,子公司在合同签订、资金审批、印章管理等环节存在多项控制缺陷,甚至存在未经相关审批与原股东签订放弃承诺补偿协议、提供虚假合同套取资金等情形。注册会计师未能根据内部控制风险恰当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内控测试未恰当识别关键控制点,未获取内控执行有效性关键审计证据,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在“非标报告”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出证券所存在“未审慎评估错报广泛性”“以强调事项取代非无保存意见”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有案例显示,个别上市公司存在应收债权无法收回,银行账户、股权等被冻结、查封、诉讼,违规担保等情形,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强调事项的无保存意见。注册会计师未充分关注上述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未能识别部分事项在财务报表中未恰当列报或披露,审计意见恰当性存疑。

  另外,在“其它问题”方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发现证券所存在“未审慎判断过失更正影响”“重大非常规交易审计不到位”“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上述种种问题反映出部分证券所疏于质量管理,部分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专业胜任能力欠妥,未能有效识别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审计意见不严谨。

  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进一步强化审计机构监管,严肃查处非法行为,提高审计机构识假防假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察管理协作,共同维护证券审计市场秩序。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ST智知】  【北部湾旅】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债务重组收益】  【上市公司】  【破产重整】  【不确定性】  【审计机构】  【证监会】  【永拓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河北证监局】  【财务报表】  【警示函】  【审计准则】  【财务造假】  【西南证券】  【发行人】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海宏液压】  【IPO】  【西藏证监局】  【西藏发展】  【ST西发】  【普华永道】  【基金公司】  【公募审计一哥】  【尚荣医疗】  【子公司】  【东易日盛】  【小米科技】  【必贝特】  【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