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现今时代,共享充电宝行业曾似漫山遍野般迅猛崛起,而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来电科技”)堪称其中的璀璨之星。然而,近日一则关于来电科技开创人失去联系的消息,就像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议论。
目前,有媒体消息称,来电科技开创人袁冰松于近日离奇“失去联系”,与其一同消失的还有来电科技第壹手接盘人韩冰,和另外四名来电科技有关人员。
至于“失去联系”缘由,或与在和浙江 浦江县 国资的合作中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有关。据了解,此前,上述二人曾因涉嫌国有资产流失而被地方国资聘请的法律团队穷追猛责。
8月18日当天夜晚,袁冰松发布朋友圈称“上天是公正,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致良知,凭心做事,不作恶,天必佑之!”但这并未能完全消除外界的疑虑。毕竟,袁冰松等人是否真的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尚未有官方的确切消息。
回首来电科技的发展历程,恰似一部汹涌澎湃、情节跌宕的商业传奇。
来电科技作为最早涉足共享充电行业的企业之一,在早期发展阶段便收获了来自SIG、红点中国、九合 创投 等机构的青睐与投资。在其最辉煌之时,来电科技一度有望借壳上市,奈何最终因第壹手接盘人韩冰未能足额支付余款,致使交易戛然而止。
2020年末,浙江 浦江县 国资向来电科技伸出橄榄枝,最终由其主要出资的浦江来电正奇科技有限公司,一跃成为来电科技100%的控股股东,来电科技则华丽变身为国企。
从刚开始的风口狂飙突进,到如今公司开创人及有关人员的失去联系,这一历程不仅折射出共享充电宝行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与严峻挑战,更揭示了在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进程中可能涌现的复杂问题。
虚无缥缈的国资入局
袁冰松,这位被誉为来电科技灵魂人物的“来电哥”,于2014年建立来电科技,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最早“尝鲜”之人。他的创新理念与商业智慧,使得来电科技在早期迅速崛起,光芒四射。
2018年,袁冰松将其持有的企业51% 股权转让 给好友肖风池,随后肖风池又在半年后将这部分股权转手给了韩冰。引入韩冰的目的,据传是为了规画来电科技的上市事宜,因其曾在国有投资部门任职,熟稔资本运作之道。
2020年,韩冰曾试图将来电科技卖给上市公司 中威电子 以实现借壳上市,然而最终因韩冰未付清余款而终止交易。而在2020年末,来电科技100%股权的持有人,更改为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浦江来电正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浦江来电”),其背后的主要出资者为浙江 浦江县 国资。
彼时, 浦江县 国资的介入,无疑是对来电科技的一次重大加持,也彰显了地方政府对创新企业的支持与殷切期望。据了解,浦江来电是 浦江县 第壹次采用“基金+股权+项目”模式招引来的项目,当时被寄予厚望,后续目标直指上市。
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其实不是一帆风顺。2022年,来电科技遭遇大量供货商、代理商的诉讼,浦江来电的账户被冻结。尔后,来电充电宝的收款方竟悄然变为深圳来电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来电信息”)。天眼查显示,与浦江来电一样,来电信息的企业负责人是韩冰,而其的唯一股东,则是一家注册在香港的企业—来电香港。
图片来源:天眼查截图
据香港注册易信息显示,来电香港注册资金金仅为1港币,唯一一名董事是袁冰松。再往上追溯,来电香港的股东,为注册在开曼的LAIDIAN LIMITED(下称“开曼公司”)。由于开曼群岛对公司注册资料严格保密,开曼公司的股权结构无从得知。不过,市场流传一份《城市合伙人股份代持协议书》载明,开曼公司是来电科技的海外控股母公司(VIE架构),而袁冰松是开曼公司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那么来电信息的实际控制人究竟是不是袁冰松,现有信息尚难以判断。假如是,拥有数亿用户的来电充电宝,收款方更改为来电信息,是否涉嫌向已然出局的开创人袁冰松输送利益?
其实,当时国资入主来电科技时就引发了外界强烈疑问。
从收购的背景来看, 浦江县 为招商引资来电科技付出了巨大代价。有媒体透露称拿出6亿元人民币,且后续目标是上市,但最终公司发展未达预期,这不禁让大家对收购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发生深深疑问。
在收购的具体操作中,诸多市场人士认为 浦江县 国资存在对来电科技资产状况、市场前景等方面评估不准确或不全面的情景,未来造成国有资产投入后未能获得相应回报,甚至面临损失风险。
更值得人们玩味的是,袁冰松与韩冰二人就曾因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被地方国资聘请的法律团队追究责任。
风云激荡的行业变化
其实,来电科技频繁进行资本运作的那段岁月,也是整个共享充电行业急速狂奔的时期。
据浙江证监局网站披露,2020年小电科技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谋求在创业板上市。美团也是在当年第叁次高调进军共享充电领域,成立专门团队,并开始大规模招募。而在2021年4月,怪兽充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募资近10亿元人民币,成为共享充电行业第壹股。
作为“行业老人”之一的来电科技,建立之初便迅速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领军者。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来电科技逐渐陷入水火倒悬之中。尤其是在经历了多轮股权变更和管理层动荡后,公司的运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天眼查显示,2020年以来,来电科技因委托、联营、劳动、买卖等合同纠纷,发生了90条诉讼,涉及的原告方,包含来电科技的联合开创人、早期代理商、供货商,和员工等。其中,今年来电科技更是有涉诉记录27条,案由大多为劳动争议和合同纠纷。
同时,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用户体验的提升未能跟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切实需求,造成用户黏性下降,客户流失严重。据券商研报显示,早在2020年时,来电科技的市占率就已经开始大幅落伍于怪兽充电、街电和小电,仅有不足10%。
另外,在财务方面,问题同样严峻。记者了解到,昂贵的运营成本是来电科技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包含设备采购、场地租赁、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不断攀升,而收入增长却未能跟上成本增加的步伐。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还是充电宝行业盈利模式单一,基本依赖充电宝租借收入,缺乏多元化的收益渠道。随着市场饱和度增加、用户增长放缓,企业面临盈利增长难题,而来电科技也未能在商业模式上实现有效突破,反映出行业整体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的问题。
而资金链的紧张则是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当初,为了维持运营和扩张,来电科技可能过度依赖债务融资,造成负债水平居高不下。而当经营业绩欠安时,偿债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
此次开创人“失去联系”风波,只是这一大堆问题的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