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三大指数表现分化,其中上证指数跌0.5%,深成指涨0.94%,创业板指涨0.65%。两市成交额为6072亿元人民币,较前一日放量1107亿元人民币,时隔14个交易日后重回6000亿元上方。盘面上,光伏设备以4.4%居行业上涨幅度榜首位。折叠屏、 机器人 也强势。相反,银行股集体调整。
01
“眼药水第壹股”走A型
具体到个股,有“眼药水第壹股”之称的 兴齐眼药 周四以9.99%大幅低开,盘中一度跌超16%,至收盘大跌12.4%,创2023年7月21日以来的逾一年最大单日下跌幅度。周四盘中, 兴齐眼药 最低触及83.73元,创下2023年8月29日以来的近一年新低。市值一天蒸发约22亿元人民币,按其1.84万户股民计算,人均亏损约12万元。
拉长时间来看的话, 兴齐眼药 走了个“A型”。先是从2月6日A股触底反弹开始,一路飙涨至5月30日盘中创下的历史最高价214.36元,期间最大上涨幅度达136.31%。之后, 兴齐眼药 一路振荡走低,按周四盘中的最低价计算,最大回撤幅度达60.94%。
02
业绩猛增超90%
对于周四股票价格的大幅重挫,多少有点让 兴齐眼药 的股民感到意外,毕竟刚刚披露的2024年中报,业绩十分亮眼。
8月28日晚, 兴齐眼药 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收入8.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30.1%;实现归母净收入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92.95%。其中第贰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54.89%,实现归母净收入1.35亿元人民币,环比大增287.27%。
在公告中,针对营业收入增长原因, 兴齐眼药 称主要系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下称“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上市,收入实现增长所致。今年3月11日, 兴齐眼药 阿托品滴眼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专门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这一天, 兴齐眼药 一度涨超18%,收盘大涨13.12%。
多家证券也在研报中流露出对这款“近视神药”的信心。国盛证券此前表示,预计 兴齐眼药 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024年收入有望达到约15亿元人民币,在渗透率逐步提升的情景下,在2030年收入有望达到约68亿元人民币。
当然了, 兴齐眼药 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加。根据 西南证券 此前发布的研报,兆科眼科、欧康维视生物、 恒瑞医药 等许多家药企研制的阿托品滴眼液已经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至于说, 兴齐眼药 为啥股票价格大跌。有人认为是利好落地了。也有人表示,虽然半年报业绩看着挺好,但相比上个年度, 兴齐眼药 负债规模出现大幅上升。截至二季度末,公司负债合计达到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34%;资产负债率达到27.78%,较上个年度同期增长12.12个百分点。
03
两养老基金“踩雷”?
截至二季度末, 兴齐眼药 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当中出现多家机构。两只养老保险基金组合名列第3、第5位,持股在二季度期间未发生变动,期末合计持仓市值13.23亿元人民币。
还有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二季度呈增持状态,持股占总股本比较上期增加0.22%。最新持股398.69万股,按最新价计算,持仓市值约为3.49亿元人民币。
04
医药股业绩拐头向下?
而就整个医药板块来看,业绩可能就没有 兴齐眼药 那么亮眼了。 东方财富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18点,已经有416只医药股(占比全部491只医药股超过80%)披露了2024年中报。这416股合计实现归母净收入869.2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878.18亿元小幅下滑1.02%。
部分知名医药股业绩还呈大幅下滑之势,好比 万泰生物 业绩同比下滑超过80%, 凯莱英 业绩同比下滑超过70%; 以岭药业 、 泰格医药 、同比下滑超过60%; 复星医药 下滑超过30%; 鱼跃医疗 、 长春高新 、 药明康德 下滑超过20%。
看单季度业绩的话,在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医药板块连续5个季度业绩下滑后,今年一季度业绩微幅上涨0.05%。根据“暴雷股越晚披露”的传统,医药板块业绩再次拐头向下将是大成功率事件。
不过随着医药板块长时间大幅度的回调后,市场关于医药股重新迎来配置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信达证券 研报指出,上半年医药板块增长整体承压,增速回落,考虑2023年下半年基数较低且当前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底部区域。该机构认为短时间可布局稳健增长的医疗刚需类资产,中长期角度布局 创新药 械等核心优质资产。数据显示,医药生物最新估值为26.61倍,PE百分位为4.33%,即当前估值只比历史上4.33%的交易日贵。
东吴证券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朱国广则表示,过去几年,医药生物板块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下行周期。2024年下半年,医药板块有望走强,获得明显逾额收益。在他看来,筹马结构利于医药板块走强,二季度末非医药基金对医药配置比例约6%,相对于2023年年底下降约4个百分点,其中配置比例较低的为中药、生物制品及CX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