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结束,回顾假期,“40元4天3晚游桂林”“低价团转卖游客一人50元”“低价团拒收年轻人”等话题频繁登上网络热搜,引发公众热议。
最近,海报新闻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因受网络曝光和职能部门加大整治力度等原因的影响,此类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的旅游乱象近年来变得越发隐蔽,导游和购物店的推销套路也相应更新迭代——从强迫购物转向诱导哄骗,从恐吓辱骂变成轮番“劝茶”、安插“卧底”、话术洗脑等招数。在各种销售套路下,很多中老年游客动辄扫码刷卡几千、上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堆茶叶咖啡、玉器翡翠、乳胶床垫等,事后发现大多是以次充好、暴利溢价的“天坑”。
业内人士刘栋(化名)说,导游也深知“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曾经从事导游多年的赵玲(化名)对记者说,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对导游的薪酬奖励区别较大,“好比泰山的地接导游,接团有保底费用,一天最差也能赚几百块,即便拿不到提成也不会抱怨,但在有的省份或景区,地接导游没有保底费用,只能努力让游客多购物来赚取提成。”
既然如此,有没有可能通过改变相关薪酬模式,减少甚至杜绝导游强制游客购物的情景呢?刘栋对此的意见是“很难”,“尽管媒体长期关注、曝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想了很多办法、用了很多方式,但仍然没法完全解决,就是因为这背后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