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实习生杨佳轩北京报道
编者案: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的持续加剧,使用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的 新能源 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中国动力 电池企业作为出海代表,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绿色壁垒等多重出海挑战。2023年欧盟出台的《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欧盟新电池法”) 对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池的有害物质、碳足迹、再生原材料、电化学性能和耐用性、可拆卸性和可替换性、电池废弃物管理、标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务必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
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了构建低碳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 新能源 产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其发展战略之中,紧抓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
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证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施,450多家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以下简称“ESG强制披露名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近两年我国磷酸铁 锂电池 出货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系统对营业收入贡献较大”这两项标准筛选出10家动力电池企业,其中,A股共有8家计入统计,分别为 比亚迪 、 宁德时代 、 亿纬锂能 、 欣旺达 、 天赐材料 、 德方纳米 、 国轩高科 、 孚能科技 ,前6家企业进入了ESG强制披露名单;H股有2家计入统计,为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
具体来看,这10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完成了2023年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 国轩高科 和 孚能科技 在披露了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范围1、2排放量的同时,额外披露了范围3排放量; 比亚迪 、 宁德时代 、 亿纬锂能 、 欣旺达 、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完成了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范围1、2排放量的披露;仅 天赐材料 未在报告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 欣旺达 、 亿纬锂能 、 德方纳米 和中创新航这4家公司在报告中明确提及了欧盟新电池法可能造成的影响。
另外,这10家动力电池企业毫不例外地开展了碳足迹、碳排放核查相关的工作,并在报告中进行了相应披露,且其中很多企业已连续多年披露了社会责任相关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宁德时代 还发布了《2022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
从10家企业的重要性议题来看,在ESG中的E(环境保护)维度,能源与废弃物管理、产品碳足迹管理、资源循环使用等指标的重要性较高,绿色产品、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亦有多家企业进行了披露。
在ESG中的S、G(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两个维度上,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员工安全等指标的重要性较高,专利保护、行业合作与科技创新也是多家企业披露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 比亚迪 近两年ESG报揭发现,近两年, 比亚迪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增加。2023年 比亚迪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2341455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8061970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约53.08%。
环境维度:2023年碳排放总量激增53.08%
2023年 比亚迪 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两年, 比亚迪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增加。2023年该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2341455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8061970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约53.08%。其中,范围1排放总量为931916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550932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约69.15%,范围2排放总量为11409539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7511038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约51.9%。
比亚迪 在报告中表示,公司运营进程中的主要排放来源于能源消耗,近两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 比亚迪 的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相对2022年也略微上升,由0.19011吨/万元营业收入提升至0.20490吨/万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7.78%,远低于碳排放的同比增速。
在产品碳足迹方面, 比亚迪 在2021年成立了 比亚迪 碳排放管控委员会,负责公司碳排放日常管理和统筹规划工作。碳排放管控委员会主任由公司总裁担任,下设低碳政策研究组、节能减排推进组、碳中和认证组等,成员覆盖公司各职能和生产事业部,并已制定《 比亚迪 碳排放管理》《 比亚迪 公司碳排放量化管理规定》和《 比亚迪 公司产品碳足迹管理办法》,提升公司碳排放管控水平,推动公司实现碳中和。
社会维度:电池回收工厂总年产能1.3GWh
在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该司建立了完善可靠的文件管理系统,发布了《 比亚迪 汽车质量手册》《 比亚迪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星级评定程序》《 比亚迪 质量巡视管理办法》《 比亚迪 汽车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等质量管理制度。该司建立了以“比、帮、赶、超”为驱动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星级评价模型,从体系、制程、产品三个维度评价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电池回收方面, 比亚迪 推出了“电池生产-整车生产-电池回收-筛选评估-再生利用”端到端的产业链闭环。在回收渠道方面, 比亚迪 4S店结合分布全国省市、作为集散中心的工业园,组成退役电池回收网络;在评估筛选方面,公司旗下的回收工厂对退役电池进行拆解评估,选择合适方式对电池进行综合利用;在拆解回收方面, 比亚迪 旗下再生工厂已掌握回收正极材料技术。目前,该司已在上海和广东建立回收工厂,总年产能达1.3GWh。
治理维度:从供货商端入手,处理电池有害物质
报告显示,在分红方面, 比亚迪 现有总股本2911142855股为基数(其中A股1813142855股,H股1098000000股),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人民币11.42元现金(含税)。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共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人民币3324525千元。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新电池法案部分细则中对于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使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含有害物质、标签标识、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电池管理系统要求、固定式电池 储能 全面的安全性、合格评定、符合性声明、CE标志等要求,涉及所有电池类型。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 比亚迪 着重披露了供货商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采购与循环发展和风险管理。 比亚迪 在报告中称,公司要求供货商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进程中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实施持续的改善方案来处理这些影响,包含替换材料、减少碳排放、改善影响空气、水、土壤的废弃物的处理和控制方法。供货商提供给 比亚迪 的原材料或产品须符合生产地及销售地国家标准和地方法规及 比亚迪 公司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要求。
在供应链和原材料端, 比亚迪 使用环保材料以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例如将汽车脚垫材质逐渐切换为不含甲醛的TPE;在运输端,推行低碳海洋运输方式及 新能源 车公路运输方式等,低碳海洋运输方式通过使用新型碳中性燃料(如甲醇)替代化石燃料,每运输一个集装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6%;在包装方面, 比亚迪 将电池包产品转运进程中使用的纸箱、木质包装箱等逐步切换为可循环使用的吸塑围板,循环使用寿命3年以上,年回收循环次数达900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