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就卖。”在二手电商平台,搜索“茅台酒内供职工”等字眼,仍然能看到相关产品售卖。中秋节临近, 白酒 销售进入传统旺季,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近期已加强对标有“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酒类商品的监督检查力度。
最近,新京报记者走访节前 白酒 市场了解到,在国家重拳打击非法制售“特供酒”“专供酒”“内供酒”等冒牌劣质酒类商品的环境下,线下门店已难觅其踪影。但在一些二手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上,仍有零星店铺售卖所谓“内供酒”。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商家,对方声称这些酒类系高仿、非正品,更有商家直言“就是三无产品”。
公安机关明确指出,目前市场上凡是宣称“特供酒”“内供酒”的都是假酒。律师也提示,即便商家在告知消费者“特供酒”“专供酒”“内供酒”不是正品的情景下,其知假卖假,销售带有“特供”“专供”“内供”等类似标识内容的酒类商品,均属违法。
“内供酒”仍在二手平台有售
临近中秋,新京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多家线下门店难觅“特供酒”“专供酒”“内供酒”踪影。有销售人员还会提示消费者,不要购买所谓“特供酒”,“都是虚构的”。
在多家电商平台,新京报记者搜索“特供酒”“内供酒”“内部酒”等关键词和类似字眼,也看不到相关产品在售。不过,在二手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仍能搜索到少量标称“内供酒”的售卖信息。
某二手电商平台上,卖家“A 白酒 供应链”在店铺介绍中标注“专注精仿名酒”。其产品页面内,有产品标称“ 贵州茅台 蓝色内供酒”,整箱6瓶售价288元,产品图片为蓝色瓶身所谓“茅台内供酒”。
另一卖家“天道酬勤”在售商品中,也有一款标价780元一箱的所谓“茅台集团内供酒”,产品图片显示,瓶身印有“茅台集团”“内供酒”等字样。
据平台登记经营资质显示,上述两个卖家均为从事食品销售、酒类经营等相关业务的个体商户。其店铺内售卖的除了“内供酒”,还有多款其它酒类产品。
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两家店铺,均被告知不是正品。“A 白酒 供应链”店铺职员表示,产品为“高仿”。被问及所谓“内供酒”严禁销售时,其称,“这是高仿,有人要就卖”。
“天道酬勤”店铺的职员称,发货产品与售卖链接图片一致。店方承认所售“内供酒”不是正品,而是“酱香型的翻沙酒,还有一百多箱”。
某二手电商平台上,“A 白酒 供应链”“天道酬勤”两个卖家销售所谓“内供酒”。 平台截图
社交平台的隐秘交易
近年来,一些非法分子冒用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军队名义,以低档 白酒 灌装、勾兑生产、销售所谓“特供”“专供”等假酒牟取暴利,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2024年3月,公安部部署开展“净风”专项行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惩戒冒用党政机关、军队等名义,生产、销售所谓“特供”“专供”等假酒犯罪活动。
5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征求建议稿)》。其中明确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含有“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等类似标识内容的酒类商品等。近期,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严厉惩戒制售“特供酒”犯法行为。
但类似“内供酒”的售卖信息,仍然出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些所谓“内供酒”“专供酒”等产品交易方式较为隐秘,一些卖家看到消费者留言说想要购买,就会让消费者添加微信,避开平台私下交易。
在某社交平台,新京报记者搜索“内部酒”关键词,可看到一些带有“内供酒”的图片。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其中一个卖家,被告知要根据其发布的图片加微信私聊。记者看到,其微信发布的“内供酒”图片显示“厂内招待用酒”“内供酒”“非卖品”等字样。
有卖家或是为了引流,会在主页售卖标称“茅台镇内部接待用酒”的产品。被问及购买价格时,其回复称,“主页第壹个作品是我微信号”。而被问及是否有“内供酒”,其回复称,“不推荐拿‘内供酒’送人,要是懂行,估计都不会喝,该类酒都是假酒。”
有卖家直言“就是三无产品”
6月,公安部公布的6起打击整治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净风”专项行动典型案例显示,非法分子非法制售的“特供酒”八成以上系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用于灌装的基酒价格多在每千克10元左右,包装材料占制假成本的80%以上。为高价兜售“特供酒”,犯罪团伙组建专门的网络营销公司,编造多种营销套路、话术蒙骗群众进行欺诈式销售,造所售“特供酒”高端稀缺的假象,以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钱销售牟利。
北京市 消费者协会等多地消协也发布消费提示,“特供酒”“专供酒”“内供酒”等都属于违法商品,往往是将小酒厂、小作坊生产,成本低廉的 白酒 ,经过包装进行夸大宣传而成。
新京报记者咨询的上述卖家的相关“内供酒”产品,均不能提供产品具体厂家信息。其中,售卖瓶身标注“茅台集团内供酒”的卖家,先是称“酒是从五星酒厂灌装”,还附上一张在“五星集团”楼前的合影。当记者指出“图片合成得有点假”后,该卖家则说是“自己烤的酒,碎沙酒,五六年了”。
有售卖所谓“茅台内供酒”的卖家直言,“酒是我们自己灌装的,包装是茅台镇的包材商去开模定制出来的,原本就是三无产品。”该卖家还称,“这个酒(媒体)都报道出来了”,但“知道的人是少数”,并晒出所谓其它顾客的订购信息截图,“这个客户都买三次了,都是十箱十箱地拿”。
某卖家提供的所售“内供酒”图片。 平台截图
还有卖家所售“内供酒”尽管没有傍名牌,却连厂家名称都不标注,也疑似三无产品。一位“内供酒”卖家称,其售卖的“内供酒”分纸箱包装、木箱包装两种规格,木箱整箱购买比纸箱贵百元左右,区别是纸箱装“内供酒”无具体厂家名称和生产许可证等;木箱有生产许可证,但无厂名,并宣称“这是非卖品,厂家不让打厂名”。被问及具体厂家名称,该卖家仅告知产地是陕西柳林镇。该买家还称,“‘内供酒’一年要卖几千件,每天都在发”,“非卖品就是东西稀缺,每次生产出来都就卖完”,“中秋节前物流紧张”等。
另外,有卖家在其页面发布“职工专用酒”等产品图片和信息,但称发货产品的箱子上没有任何字样。更有卖家使用涉嫌虚构的文件和公章,宣称“此产品不对外销售”,“产品质量更高”。
律师:销售“高仿”也构成欺诈
据央视媒体报道, 成都市 公安局双流区分局近日破获一起在直播平台售卖所谓“专供酒”的非法案件。据警方调查,犯罪嫌疑人先是联合手下设计好“专供酒”的外包装图纸,之后联系酒厂谈妥基酒价格,又组织纸壳包装公司和玻璃制品公司定制生产包装材料,最后由酒厂对基酒调制、灌装后打包出售。就这样,一瓶原料加包装成本不高于40元的酒水,最终以350元每瓶的价钱卖到消费者手中。不法商家为了把“戏”做足,还伪造“委托生产协议”,印上虚构的“某军区接待商品联络供应处”的公章。
“即便商家在告知消费者所谓‘特供酒’‘内供酒’为高仿、不是正品的情景下,其知假卖假,售卖包装上含有‘特供’‘内供’‘专供’等类似标识内容的酒类商品,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消费者构成欺诈。” 北京市 京师律师事务所顶级合伙人钟兰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他表示,消费者在被告知非正品且购买相关产品后,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可以合理保护自身消费权益,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净化市场。
新京报记者秦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