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翠华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9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发布关于增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同时,努力会同各方面通顺私募股权 创投 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循环。监管职能部门对 创投 市场的连续发声既是对市场关切的及时回应,也意味着相关政策举措或将密集落地。
创业投资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创业投资施展着不可或缺的“孵化器”功能。不过,随着近年大量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难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募投管退”链条上的堵点。执中数据显示,2011年到2024上半年共备案基金6.5万只,共涉及未上市企业近5万家。市场大额存量和环境的变化使处于退出期的基金面临重压。退出难使得 创投 资金难和时回流,部分 创投 基金投资人“不敢投”“不愿投”,“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被打破,出现了“退出难—不愿投或不敢投—募资难”的负反馈效应。同时,优质项目稀缺与基金投资人不敢投现象并存,加剧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无益于实体经济稳步复苏。
对于创业投资而言,“募投管退”是一个完整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卡点堵点,都会造成整个行业的梗阻。笔者认为,及时有效疏通 创投 基金退出环节的堵点,是当前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的关键,应当从丰富退出渠道、壮大耐心资本和提振投资者信心等多方面发力,破解退出难题,通顺投资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从丰富退出渠道来看,除IPO这一主渠道之外,应进一步丰富退出方式,借鉴国际成熟经验,通过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多种方式实现退出。这需要积极优化并购重组政策,培育支持并购基金发展;完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从境外市场来看,并购是实现退出的重要方式,应尽快推进更多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其实,拓宽退出渠道的相关试点正在逐步开展,成效也在逐渐显现。例如,开展私募股权 创投 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允许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过非交易过户的形式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从壮大耐心资原本看,目前国资已成为 创投 市场的主力,但国资保值增值的刚性压力、招商引资的现实诉求和短周期的考核机制,与 创投 市场的危险投资属性其实不完全契合。这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国资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促使国资成为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长期投资典型。同时,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施展私募股权 创投 基金股份减持和投资期限“反向挂钩”机制的作用,增强机制的激励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做“耐心资本”。另外,优化风险因子管理,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行创业投资,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关于后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9月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拟采取多项举措,包含扩大试点城市的范畴,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和建立健全长周期、不同化的绩效考核等。可以预期,多策并举之下,行业“缺长钱”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并进而减轻 创投 资金集中退出压力。
从提振投资者信心来看,今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行业困境。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增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增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业内称之为“ 创投 17条”。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尽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负担负责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夯实创业投资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等。相关政策的落地有益于增进 创投 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发展创业投资是增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多举措打通 创投 资金退出渠道堵点,增进 创投 资金更加良性循环,是施展 创投 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条件和前提。我们期待一系列政策举措得到有效落实,更多的“试点”推广开来,让更多的 创投 机构越过暗礁险滩,真正成为陪伴“硬科技”长跑的亲密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