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一文读懂十月稻田半年报 - 营利双增,玉米品类突起

【十月稻田】一文读懂十月稻田半年报 - 营利双增,玉米品类突起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9-29 10:44:44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十月稻田】 【供应链】 【半年报


K图 09676_0

  十月稻田2024年上半年可谓“大丰收”。9月26日,港股上市厨房主食食品公司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十月稻田”)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实现经调整净收入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

  十月稻田表示,在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深耕现有品类,拓宽多品类产品矩阵,拓宽销售网络,强化多品牌各有偏重的商业模式,夯实供应链管理能力。

  这份半年报的一个亮点是,从数据可以看到十月稻田发力玉米业务,寻求新增长曲线的策略已经有明显成效。

  由于十月稻田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宽产品矩阵及销售网络,玉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上半年,以玉米为核心的杂粮、豆类及其它产品在上半年实现迅猛增长,营业收入7.26亿,同比增长151.9%。

  而结合最新公布的业绩来看,十月稻田已经走出了一条稳健的业绩增长轨道。

  十月稻田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27亿元、35.98亿元和45.3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十月稻田上半年营业收入26.2亿,同比增长17.7%;经调整净收入1.49亿,同比增长30.6%。

  在经济周期变化与市场竞争格局之中,能够保持增长势头的企业其实不多见。这不仅仅考验着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更关乎到它的产品创新、供应链、渠道建设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根基是否牢靠。

  从十月稻田的发展轨迹与业绩发展来看,它或许能够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发展样本——一个食品企业怎样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赛道中,以不同化的形式寻求市场空间,并凭借自身实力持续增长。

  收入盈利双增长,第贰增长曲线亮了

  “这是啥神仙玉米?”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站长向网友们分享了自己在身材管理期内,食用十月稻田玉米的经验。她说不仅“糯唧唧口感很好”,还能够补充优质碳水来满足热量控制的切实需求。

  其实,健康轻食这一赛道已经处于风口之中。社交网络上曾一度流行的“白人饭”就是一个缩影。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者食用轻食的频率普遍较高,75.8%的消费者每周至少吃一次轻食,其中4.4%消费者每天吃一次及以上,39.5%消费者每周吃2-4次,31.9%消费者每周吃一次。

  不过,其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较为西式的“白人饭”,而玉米这样的优质碳水则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味蕾——因为玉米膳食纤维含量高、热量低、易饱腹等特点,让它成为热衷健康饮食的中国消费者日常主食和代餐的决策之一。

  以主食食品为核心的十月稻田精准地抓住了这一趋势。

  它打破了传统主食品类限制,把玉米转向轻食化、零食化的方向,切换到了全新的快消品赛道。同时,精准挖掘市场不同化需求,洞察玉米食用场景,满足了主要消费群体对玉米产品烹饪便捷、包装精致、安全新鲜等特性要求。

  例如十月稻田所推出的黄糯玉米在线上平台售价29.9元一包,平均每根玉米仅需3元左右,且独立真空包装方便携带、轻微加热即可食用,降低了食用门槛并优化消费体验。目前,十月稻田已经开拓了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爆米花玉米粒等8个品类,规格多样,产品多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适合各种不同化食用场景。

  自十月稻田玉米上市以来,短时间内就获得了亮眼成绩,并在电商商城、社交平台上好评不断。截直到今天年7月底,十月稻田玉米单品链接在抖音销量已突破1000万单。不仅如此,十月稻田的玉米还获得行业认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止2024年3月,十月稻田玉米品类全国销量领先。

  而从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玉米品类已经为这家公司跑出了新的增长曲线。上述报告显示,以玉米为核心的杂粮、豆类及其它产品在上半年实现迅猛增长,营业收入7.26亿,同比增长151.9%。

  另外,在逐渐形成第贰增长曲线的同时,十月稻田也在夯实核心业务的条件——作为中国快速增长的厨房主食食品品牌,十月稻田已连续五年东北大米全国销量领先,全渠道累计服务1.3亿中国家庭用户。*

  在核心业务不断巩固,新品类持续开拓市场空间的双轮驱动下,十月稻田得以进入较为稳健的业绩增长轨道,为未来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可持续增涨增添了诸多确定性。

  强化供应链硬实力,满足多样化需求

  但想要抓住消费市场的 势头并落地其实其实不简单。

  虽然健康轻食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成熟风口,但想要在这个赛道上立足则满是挑战。你或许会观察到,市场上的轻食品牌雨后春笋,但更多如昙花一现。其实,对于轻食所在的食品赛道而言,最为核心的基本功是各个玩家的供应链实力。

  如果回溯十月稻田将玉米这一单品引爆的商业逻辑,除了其对是市场风潮能够快速反应之外,这家公司在供应链上的强大实力,则是它成功推出玉米爆款的根本。

  被网友爆赞口感的十月稻田玉米,其实背后考验着这家公司的供应链成熟度与运营效率。

  十月稻田的玉米从源头就决定了它的品质。十月稻田在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均有种植基地布局,这里昼夜温差大,玉米一年只成熟一季,独特的土壤和自然环境孕育出了香甜可口、鲜香软糯的玉米。

  但对于玉米产品而言,想要保持它的“鲜香”口感,需要与时间赛跑。

  据十月稻田品牌开创人王兵介绍,玉米采收后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运输、加工、包装和存储,这就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供应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当前,十月稻田对玉米的加工流程要求严苛,凭借顶尖的自动化技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玉米的加工。

  在十月稻田的工厂,玉米是带皮运输到加工车间的,需要经过验收、剥皮、修整、浸盐、清洗、漂烫、阻氧铝膜保鲜、真空封口、高温杀菌、冷却等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严苛且高效。

  能够跑赢时间的秘密武器,是十月稻田在供应链上的积累。

  十月稻田曾投入数亿元在种植基地区域内建工厂、建仓库,目前自有现代化工厂共有5个,带冷库设备的车间有几万平。如此大手笔的产业投入布局,正是希望通过独特的地域优势、顶尖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仓储优势,让消费者全年都能吃到放心的产品。

  其实,不只是玉米产品,十月稻田始终在努力“卷”供应链。

  上述报告期内,十月稻田已在中国五个核心粮食产区附近建立五个生产基地,即沈阳新民生产基地、五常生产基地、松原生产基地、通河生产基地及敖汉生产基地。就近设立生产基地,可以保证在原材料成熟后,第壹时间采购、贮存和生产,实现高效灵活的供应链管理。

  目前,十月稻田在上海、天津、成都、沈阳和东莞的五个自营区域配送中心和十个地方仓库建立了现代化库配体系,可以在消费者下单后的三天内向指定的仓库或终端消费者发货,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2023年初,沈阳“新民大米快递+”项目以全年业务量1556.7万件的好成绩,被国家邮政局授予“2022年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供应链很关键,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前端营销很难铺开;完成供应链建设,才能进行渠道的全面布局和营销的精准打击。十月稻田成功缔造玉米大单品,是因为从上而下全链路是没有短板的。”王兵曾如此表示。

  在这样的供应链基础之上,十月稻田得以更快速跟进市场需求变化,从而持续满足消费者对于主食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供应链实力也为十月稻田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玉米品类打爆之后,或许可以期待下一次新品如何引爆市场,为其业绩造成更多的推动力。

  十月稻田在上述报告中也表示,公司将持续、高度关注整体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业务布局和产品组合,充分施展自身特色和优势,拓展新渠道、新业务,努力缔造明星产品。

  深耕多渠道生态体系,缔造新一代厨房主食品牌

  供应链之外,十月稻田还持续进行渠道渗透。

  十月稻田横空出世,正是其在渠道和品牌力上的创新。在主食领域,长期以来一直被巨头占据,想要冲出重围其实不简单。十月稻田的开创人王兵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周期中把握机遇,将主要在线下进行销售的大米产品搬到线上。2011年,十月稻田这一品牌正式成立,入驻各大主流平台,继而掀起销售热潮。

  随后,十月稻田基于对我国消费者在主食产品品质升级与购买体验方面的洞察,推出了“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两大分别定位大众和高端市场的品牌,并以5公斤、10公斤为主的小包装,深受年轻人、小家庭等消费群体欢迎。

  基于市场的认可,十月稻田进一步放大品牌声量,借助抖音、微信、小红书的分平台短视频战略,通过流量与内容相结合的营销模式积蓄品牌势能,增进终端转化,以线上赋能线下渠道增长,打开全域品牌流量。

  2019年-2022年,以通过综合性电商平台销售大米、杂粮、豆类等产品的收入计算,十月稻田始终位列第壹。2022年,公司该市场的份额为14.2%,是行业第贰名的2.7倍。截至2023年3月,十月稻田已与超过4000名KOL及KOC合作,自营网店及媒体账户总粉丝2800万。

  但这其实不意味着十月稻田忽略了线下渠道。

  十月稻田于2016年将业务拓展至现代商超,从NKA到LKA,已与近百个现代商超渠道达成合作。这一渠道的布局,既能增加收入,又可通过线下产品的陈列,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短短几年间,十月稻田就做到了现代商超渠道位列第四。

  整体上,十月稻田正在持续巩固全渠道不同化、精细化运营优势,拓宽线下路径,以线上赋能线下渠道增长,打开全域品牌流量。而从此次半年报中,也能够看到渠道建设对于十月稻田业绩的助推作用。对于上半年集团的杂粮、豆类及其它产品收入同比增加151.9%的成绩,十月稻田表示,主要由于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宽产品矩阵及销售网络,玉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

  在打通供应链和分销渠道,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之后,十月稻田还进一步赋能当地产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农业建设为现代化大产业,助力 乡村振兴

  十月稻田将与核心基地的原材料供货商建立并维持稳定关系作为首要任务之一,与当地农村合作社、专业农产品供货商及农户个体展开密切合作。凭借十月稻田的信誉、企业声誉及稳定的采购需求,十月稻田已成为产业基地农户的优先选择业务合作伙伴。

  另外,基于持续扩大的品牌影响力,十月稻田利用现代化大生产基地、全产业链布局等优势打破了大米等主食类市场难出品牌的困境。通过深入挖掘大米等主食类农产品的附加钱值,进而实现形塑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的发展范围,助力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粒大米,一根玉米,如何显现动人的商业故事,增进整个产业向上发展——十月稻田的发迹历程便是一个参照。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丰收,不仅证明了十月稻田的商业模式能够禁得住市场考验,同时也彰显出在业绩背后,这家公司逐渐高筑的竞争壁垒。

  从根本上看,十月稻田从产品矩阵、供应链和分销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缜密的链路,通过持续创新和竞争力的强化,不断巩固市场地位,对市场变化快速反映,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最终推动业绩稳健增长,成为主食赛道一个具有参照意义的创新样本。

  对于未来发展,正如王兵所言,“十月稻田致力于服务14亿国人的每日三餐,将继续深入挖掘服务国民健康的内涵,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主食选择,助力行业生态健康发展。在 乡村振兴 的环境下,我们也会继续‘以实增进’,积极扛起龙头企业的负担负责,为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数据来源1:弗若斯特沙利文,基于对我国东北大米行业的研究;按2019-2023年间预包装东北大米产品于中国内地的零售渠道销售量(吨)计;东北大米定义为产自中国东北产区的粳米;于2024年5月完成调研。数据来源2:弗若斯特沙利文,基于对我国厨房主食食品行业的研究;按截至2024年4月在中国大陆所有销售渠道累计服务的家庭用户人群总数计;于2024年5月完成调研。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华林证券】  【其他债权投资】  【半年报】  【尽职调查】  【专利侵权】  【董明珠】  【供应链公司】  【格力电器】  【跨境并购】  【凌云光】  【本地化】  【控糖经】  【做文章】  【叮咚买菜】  【前置仓】  【HomePod】  【智能音箱】  【天马微电子】  【比亚迪】  【在路上】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供应链金融】  【李善伟】  【嘉应制药】  【违规减持】  【独立董事】  【半导体】  【出口管制】  【产业链供应链】  【贸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