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很多华尔街分析师颇感不快。
在前景资本集团(Prospect Capital)的业绩电话会上,美国富国银行的一位分析师向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巴里提问:“在啥情境下公司会强制将部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
这引发了巴里的不满。他认为,对方的问题布满敌意。巴里气呼呼地说:“你为啥不在参加电话会前,先对这样荒谬的问题做一点研究呢?你说的事情毫无意义。”
通常情境下,极少有企业高管会对华尔街分析师公开表达不满。因为华尔街分析师有很大的市场影响力,他们对一家企业唱多或唱空,直接关联到企业的股票价格,对大型公司而言,动辄就是几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财富波动。对公众知名度不高的中小企业而言,华尔街分析师的报告更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报告从哪些角度写、结论是啥,直接关联到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因此,企业业绩电话会上更常见的场景是,公司高管会以一种“讨好”的姿态面对分析师。他们往往会耐心且友好地回应对方的各种问题,哪怕问题看起来非常不靠谱。
但巴里激烈的回应方式不同寻常。这既反映出他对于公司财务压力的焦虑,也在很大水平上表明,企业与华尔街分析师之间的关系越发复杂。尤其是在市场环境日益艰难的情景下,企业与华尔街分析师之间的矛盾已经出现公开化倾向。
其实,很多人疑问过,华尔街分析师的能力与市场影响力不相配。
有机构曾在2019年对近40位知名华尔街分析师的股市预测进行过盘点,最终发现,他们的预测值较年终实际情况偏差很大。除了个别分析师有较高的成功概率外,大部分分析师的准确率和猜硬币相差无几。
传奇投资人彼得·林奇在他的作品中更是直言:“在投资中,专业投资人其实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聪明,业余投资者也其实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笨,只有当业余投资者一味盲目听信于专业投资人时,他们在投资上才会变得十分愚蠢。”
彼得·林奇告诫读者:“假如你平时在自己工作的场所或附近的购物中心能够保持一半的警觉,就可以从中发现表现出众的优秀公司,而且你的发现要远远早于华尔街的投资专家。”
这些疑问足以让华尔街分析师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可是眼下,他们或许还要面临另外一个挑战: 人工智能 可能会取代他们的工作。
德意志银行、贝莱德和摩根大通的高管近期均公开表示, 人工智能 将“影响”分析师的工作,尤其是初级分析师。从某种水平上说,这些高管还真是很含蓄,他们想说的其实应该是“替代”。因为其实,很多初级分析师的工作就是整理报表、制作表格,而这样的工作,谁也干不过 人工智能 。
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奇称, 人工智能 在提升投资工作效率方面有巨大潜力。目前,贝莱德正在大力投入研发,未来将有很多岗位被 人工智能 替代。
另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发出相关的 人工智能 产品,并尝试让其参与工作。尽管它们做的只是初级工作,可是流程已经像模像样,并且表现得十分“全能”。例如, 人工智能 可以助推客户定制化生成观察清单,让客户随时了解市场行为;提供资本流动热图,让全球主要国家钱财流入与流出情况了然于目。另外,它还能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经济数据,包含股票、指数、商品、债券、货币和相关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关键指标,并且用专有的模型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用户期望的报告。
这两年,很多华尔街分析师把精力用在了分析 人工智能 企业上,不晓得他们如何看待这一分析对象对他们自身的影响?或许很多人已经开始坐立不安。毕竟, 人工智能 虽然不会像巴里一样“炮轰”他们,但可能会静悄悄的地“干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