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前同事发来 海康威视 裁员的消息,徐熙兴一点也不惊讶:“裁员是最快的降本措施,10月裁员正好省了年终奖,前两年10月也有过一波。”在 海康威视 工作超过3年的徐熙兴今年9月离职后休息直到今天。
最近,据相关媒体透露,安防龙头 海康威视 (002415.SZ)内部有员工透露称,该公司或将启动一项大规模裁员计划,预计裁员人数将突破千人大关,同时,该公司原有的32个区域研发部门也将面临重大调整,或将精简至仅保存12个。另外,根据公开信息,在相关社交媒体上有 海康威视 的员工确认此事:“会有N+2赔偿,研发部门是重灾区,湖南等区域已经没了,但杭州等总部地区还没开始。”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该消息的迅速发酵,“ 海康威视 大规模裁员”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单。截至10月11日收盘, 海康威视 的股票价格遭遇了明显下跌,其总市值也因此缩水至约2800亿元人民币,这与2021年1月底市值高点超过5000亿元相比已蒸发超过50%。
对于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海康威视 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大规模裁员,是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尽管否认了大规模裁员的传言,但 海康威视 近几年的日子似乎过得其实不简单。财报显示,自20十年上市至2021年, 海康威视 的业绩一直维持正向增长,但2022年其年度归母净收入出现近十年来第壹次下滑,尽管2023年的归母净收入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但仍未恢复至2021年的水平。而2024年上半年, 海康威视 净收入再现负增长,资金流更是由正转负,销售净利率降至13.69%,创下近年来新低。
裁员风波背后
作为全球安防行业龙头, 海康威视 因其具备较高成长性而被称作“安防茅”。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 海康威视 员工总数约5.8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约2.85万人。按此计算,若其此次优化规模达到1000人,相当于占公司整体员工数量的1.7%。
一位长期深耕电子产品领域的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 海康威视 所提及的“优化部分城市研发力量”其实不是事出有因。作为安防行业的先驱者, 海康威视 的支撑产品网络摄像机早已深入人心。但公司的业务范畴远不止于产品的简单销售,而是致力于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进行深度定制化开发。为此, 海康威视 在业务忙碌的城市精心谋划了区域研发中心,并就地招募研发人才,以迅速响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国内安防市场需求波动,大型项目减少且需求预测性变差;同时,行业技术快速变革,需优化产品线和技术架构,多重因素之下,一定会造成 海康威视 部分岗位裁撤与重新配置。”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海康威视 ,这家由国有控股并背靠中电海康的安防行业巨头,在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中占据明显地位。据Omdia报告数据,2023年其市场占有率高达25.9%。国内主业、境外主业和创新业务是 海康威视 的三大业务板块,在国内主业中,以政府客户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事业群(PBG)曾是其收入的重要支柱,2021年该板块业务营业收入一度突破190亿元大关。相比之下,企事业事业群(EBG)与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在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6.29亿元和134.9亿元人民币。
然而,目前PBG这块“基石”已显现出动摇迹象。从2021年至2023年, 海康威视 的PBG业务收入从191.61亿元滑落至153.54亿元人民币。进入2024年上半年,该部分营业收入继续显现下滑趋势,降幅达到9.25%。这时,EBG与SMBG的收入增速分别为7.05%与0.64%,难以完全抵消PBG收入下降的影响。
对于下滑幅度最大的PBG业务,在8月中旬披露的一份投资者记录表中, 海康威视 方面解释称,一方面受地方政府财政情况制约,公安、交警行业继续下行,部分项目周期变长、需求落地的可预测性变差;另一方面,水利水务、防灾救灾、应急管理等业务得到国债的支撑,拉动了PBG政府行业表现向好。由于行业分化各有消长,公安行业在PBG的整体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以交通管理优化为代表的交通业务、以水利应急环保市政为代表的政府业务收入占比继续提升。
“从收入结构维度看, 老百姓 都在讲消费降级,其实企业和政府也在消费降级,现在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不像过去更愿意尝试创新的、高性能的产品,一定水平上现在低毛利的业务更有吸引力。” 海康威视 方面一并指出,由于市场大环境需求偏弱、各行业竞争加剧,其所处的安防或是智能物联行业也面临同样的压力。
海康威视 自2014年以来销售净利率趋势图马云飞/制图
昔日辉煌不再
其实,市场的急剧变动,早已在这家以企业级硬件业务起家的老牌上市企业的业绩中显露无遗。自上市以来已走过14个年头的 海康威视 ,其昔日的高增长辉煌已不再重现。
时间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电科五十二所任职的胡扬忠看到了压缩卡的商机,于是联合陈宗年等28位工程师组成团队,离开中电科,在杭州建立了 海康威视 ,主要从事视频压缩板卡的研制及生产。成立之初, 海康威视 仅有两个股东,大股东是国务院国资委下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持股51%;二股东是我国香港籍的龚虹嘉(系胡扬忠与陈宗年的大学校友),出资245万元人民币,持股49%。
最初, 海康威视 以出售板卡、DVR为主要业务,之后又推出基于H.264标准的H系列压缩板卡,成为国内第壹家将H.264标准产品化的企业,2003年 海康威视 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4年后,通过在美国达拉斯注册子公司并以此为桥头堡, 海康威视 开始全球化发展。20十年, 海康威视 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以68元/股的发行价发行5000万股,融资34亿元人民币。上市当日收盘,公司总市值达到409.7亿元人民币。2013年, 海康威视 的营业收入第壹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然而,掀开 海康威视 的历年财报不难发现,2007年至2018年, 海康威视 的年度营业收入与归母净收入增速双双未低于两位数。但这一辉煌“战绩”在2019年发生了转折,净收入增速第壹次放缓至个位数。2022年, 海康威视 更是遭遇了空前绝后的危机,营业收入增速罕见地降低至2.14%,净收入更是降低了23.59%,这是自2006年以来公司第壹次出现年度净收入下降。尽管2023年公司净收入为14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9%,但仍未恢复至2021年168亿元的水平。
海康威视 自2006年以来归母净收入趋势图马云飞/制图
值得强调的是,今年4月,在2023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 海康威视 方面曾预计,公司全年净收入指引为160亿元至170亿元人民币,对应的归母净收入增速是13.5%至20.5%。然而,在仅仅4个月后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却将全年归母净收入的期待暂定以140亿元为底线,与之前的期待相比调减了20亿元至3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