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旗舰手机涨价一事冲上热搜,近日vivo发布了新机X200系列,相比于上代X100系列,新机标准版、Pro版的起售价均上涨了300元人民币,此举令主打平价的vivo引来很多疑问。
这个秋季,各个厂商即将投身“涨价潮”。究其原因,CPU与内存芯片涨价是关键因素。多年的价钱战,也让品牌感到吃不消。业内观点指出,即便各家都涨价,但涨多涨少也有区别,价格战仍在持续。哪个品牌让消费者感觉“涨得值”,哪个品牌就能吃到更多份额。
“涨价潮”
如今来看,涨价的不止vivo一家,网上有数码站长表示,接着有手机厂商起步价涨价500元左右,可能会是小米。此前雷军在小米14发布会上就有透露“风声”,称小米14会是最后一款3999元起售的数字系列机型。
作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副总经理,如今执掌红米的王腾,也在微博上也呼应了该话题。他表示,今年旗舰机型涨价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是旗舰处理器升级到最新3nm制程,工艺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是内存经过持续一年的涨价,已经到了高点,所以大内存的版本上涨幅度更大。王腾表示:“去年底,内存是个历史低点,跟大家说大内存且买且珍惜。”
预计在11月之前,小米15、OPPO Find X8两款重磅机型均将发布,一加、荣耀、IQOO也有新品待售,目前尚未透露涨价消息。
北京商报记者就涨价问题采访vivo、小米两家企业。小米相关责任人表示,目前其实不了解小米15的价钱,一般到发布会才揭晓。vivo方面则没有回应。
手机厂商的确有自己的涨价理由。处理器方面,由于台积电的3nm工艺涨价,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联发科天玑9400、骁龙8 Gen4成本暴增。其中天玑9400的销售价格来到了155美元,而骁龙8 Gen4售价更是来到了190美元。
与处理器一同涨价的还有内存。据Trend 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DRAM整体售价单季增幅约20%,手机DRAM价格相比去年四季度增幅超两成。也由于贮存涨价,今年发布的高端机型很难再看到24GB+1TB版本,普遍“缩水”成了16GB+512GB和16GB+1TB。
价格战
涨价之后,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消费者买不买账。数码发烧友郭先生已经用上了x200标准版,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新机除了处理器升级外,电池容量更大、充电速度更快,的确击中了用户槽点。而且屏幕变成深微四曲屏,外观上有所革新,造成一定新鲜感。不过扬声器和马达依旧不理想,而且提升拍照性能的同时,屏幕没有提升,还是1.5K屏,肉眼看上去并没感觉图片画质变好,似乎涨价涨得不值。
也有市场声音戏称vivo这波涨价是“反向销售”,带火了上一代vivo X100和vivo X100s。除了处理器和续航提升以外,影像方面X200和上一代标准版差不太多,而今年的Pro版本可以对标X100 ultra。不过刚刚发布的X200大概率不参加“双11”,而上一代产品则可能大幅打折,再加上“以旧换新”,可能3000元出头就能拿下X100。
在纠结要不要入手vivo X200之际,一些消费者也在等待小米15和OPPO Find X8的“偷袭”。毕竟新机标准版起售价4299元,Pro版起售价5299元,今年新推出的Pro mini版售价也来到4699元。与之相比,小米、OPPO同档位手机只要价格下降200元左右,就能抢走大批用户。毕竟像小米“连夜说服高管降价”的表现,如今其实不罕见。
接连不断的涨价,让今年的iPhone 16反而成了一股“清流”,起售价还是5999元起步,和上一代相比,全系列均未涨价。而且从iPhone 13到iPhone 16,其发售价均未上涨。不可否认,苹果本身的销售价格较高,早就给增加的成本留出空间,但其不涨价在举动,却进一步增加了性价比,吸引部分用户加入苹果生态。
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称,国产品牌涨价已是大趋势,但涨价的进程中也有价格战,哪家涨得少,哪家就更具优势。在最终的价钱揭晓前,较晚发布的品牌当然会迅速收集市场反馈,在定价上做出调整。即便不和同行相比,若新机销量不好,经销商渠道也有可能以“送礼品”的形式变相降价。
值不值
尽管争议之声不绝,但手机厂商却理直气壮。在vivo发布会之后的专访上,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表示,接着发布的X200 ultra会比X200Pro贵很多,具体选择哪款就看个人需求。
黄韬谈到,此次定价已经是vivo努力到的极限,已经将所有空间榨干。他解释,SoC等核心元器件成本上上涨幅度度非常大,且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因此vivo需要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
有市场声音称,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国产阵营终于“绷不住了”,在持续多年的内卷后,不得不提升价格。从小米2024年二季报看,其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虽然同比增长27.1%,但毛利率仅为12.1%,同比下滑1.2%。OPPO、vivo两家尽管没有公开数据,可是市场预计其毛利率也就在10%左右。近年来华为主打高端机型,毛利率有所提升,但在遭遇制裁前,其手机的毛利率也就在10%—12%之间。
丁少将认为,长期的价钱战的确让人吃不消,但发出“抗议”的不止是手机品牌。就拿内存涨价而言,这是一众厂商涨价的主要因素。在长期价格低迷后,去年三季度开始,主要内存厂商主动减产、拉升价格,以强势手段控制供应量,最终推动价格上涨。在今年传导到了终端产品上。
在涨价潮中,手机厂商也比较被动。全球市场内,内存行业集中度较高,少数几家大厂占据了主要份额。国内闪存龙头虽然价格方面可以更灵活,但存储颗粒产能不足是致命问题,从而不能主导定价权。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2024年正值一个新的换机周期, AI的兴起一方面带动了手机数量的切实需求,另一方面对内存容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机厂商不得不花更多钱采购内存,最终这些成本要转嫁给消费者。
专家观点指出,手机厂商涨价是市场行为,无可非议,但不能把原材料涨价当成理由。品牌能力大小,其中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对供应链的把控。把控越多环节的厂商,在价格上就越有话语权。假如不得不涨价,那就务必给到消费者全新的体验,涨得值不值才是其中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