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交通运输作为重点领域之一,将持续推进老旧 新能源 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大力支持 新能源 动力船舶发展。
大规模设备更新,为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造成重大发展机遇,但在推动落实进程中也面临不小挑战。记者发现,福建是全国率先出台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方案的省份之一。如何把握机遇、用好用足政策,深入有序推进设备更新?记者在福建多地进行了深入采访。
需求迫切老旧车船急需更新
走进 福州市 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公交车停车场内一些车辆老旧、破损、生锈,已是超龄服役阶段。
“福州是比较早发展 新能源 的城市,我们在2014年到2015年集中性地配套 新能源 公交车,根据《行动方案》,需要更新车龄8年及以上的 新能源 公交车及动力电池,这样统计下来,我们有400多辆 新能源 公交车需要以旧换新。” 福州市 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林建说。
400多辆 新能源 公交车占 福州市 公交车数量的五分之一,占比大。近年来,因为车辆老旧受到很多市民的投诉, 福州市 公交集团颇为懊恼。“根据动力系统、故障率、行驶里程等原因综合评判,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具有事故隐患的车辆,座椅地板、钢结构都腐蚀掉了,不得不停运,影响了老人、学生等群体的出行。”林建说。
福建省 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目前, 福建省 2340辆 新能源 公交车电池超过质保期,1786辆接近质保期。紧扣民生之本的公交车辆,更新迫在眉睫。
货车排放标准的逐步提升也促使了物流行业车辆的大规模更新。记者了解到,福建各地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国四货车使用逐渐受限。
福建华龙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桂华对记者说,企业正在拓展新的物流线路,有13辆重型货车属于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中型、重型营运柴油车,大部分提前4年以上时间报废,期待能在无法上路之前利用设备更新政策购置一批国四标准的车辆。
对照《行动方案》,老旧运输船舶的淘汰更新也是交通运输中的关键一项。走进福州华能电厂二期煤码头,一辆印有“金海宇”字样的大型船舶停靠于此。记者了解到,这正是福建海运集团需要更新的散货船舶之一。
“今年4月份,我们已经淘汰了一艘4万多吨和一艘7万多吨的老船,根据后续计划,还需要更新两艘上万吨的散货船。”福建海运集团相关责任人施怡燕说,今年年底还有明年初计划新建两艘6万多吨的船舶。
福建海运集团是重资产企业,拥有货船17艘,客运船舶若干艘,承接海内外客运和货船运输等业务。“这些船的船龄已经28年了,老船耗油量大,有的钢板生锈腐蚀,或是达不到国际海上环保标准,每年都需要修修补补,经营成本高,所以需要置换一批新船。”施怡燕说。
“根据初步摸排,全省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初步需求9488台、总投资124.5亿元人民币。” 福建省 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职员林必烈说。
政策发力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
记者发现,在内需乏力、资金缺乏的情景下,很多企业进行设备更新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钱从哪里来?这亟须解决。
福建川捷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是 福州市 一家货运物流企业,公司责任人俞芳对记者说,今年企业有4辆老旧营运柴油货车要报废,一辆车购入成本是30多万元。近年来,能源、人工成本上涨,运价、仓租等物流服务价格相对低迷,对企业经营而言,资金是考虑运输装备更新的重要因素。
除了货运,很多航运企业也同样面临较大的钱财压力。“一艘上万吨的货轮动辄就是上亿元人民币。”福州长乐一家海运公司责任人说。
4月29日, 福建省 交通运输厅印发《推动 福建省 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涉及老旧 新能源 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和绿色智能船舶发展、交通工程机械和物流专业设备更新等8项内容。
对照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福建首批精准策划53个项目、总投资120.87亿元并入发改委重大项目库,最高可享受总投资20%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全省首批策划生成91个、贷款需求57.92亿元的项目,最高可享受年化率1.75%的再贷款支持和1.5%贴息支持;在此基础上,省级对新增 新能源 岛际和农村客渡船给予船舶造价最高80%资金补助,每年安排8544.9万元支持 新能源 公交车更新……一条条政策的出台让企业设备更新铆足了劲。
为了让政策直达末端, 福建省 交通运输厅还建立设备以旧换新工作机制,设为“一把手工程”,由交通厅分管领导牵头担任组长,各地市交通管理局、港航中心等处室责任人作为组员,动员全省力量摸排。目前已经有350多位职员访车企、船企,对接银行。
“ 新能源 公交车一辆车80万元左右,现在有了政策,平均每辆车补助8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有了首付,然后地方政府分期8年付贷款,再补助利息,公交车辆换新有了着落。”林建说。
“根据提前报废老旧营运柴油货车补助标准、新购营运货车补助标准,我们报废一辆提前报废时间为4年的重型货车补助4.5万元人民币,计划购入的3轴重型营运货车每辆补助8.5万元人民币,合计下来一辆车的报废更新就能拿到补助13万元。”毛桂华说。
7月23日,在福州港口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政银企对接会”上,现场8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银行为企业授信金额高达29亿元人民币。“我们和 工商银行 、 建设银行 等各大银行均建立融资对接协调机制,共享信息,共同策划再贷款项目,为企业的设备更新资金打通‘最后一公里’。”林必烈说。
立足福建 海洋经济 、民营经济大省实际,福建将营运船舶更新作为突破口,依托船东协会、各地商会等进行重点推动,短短三个月即实现船舶更新30艘,投资24.6亿元、占总投资的59.05%。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至9月,福建全省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车、营运车船等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7871台,已完成投资44.31亿元人民币,达年度投资计划的90.43%。
绿色转型加快向 新能源 更新
信达证券 数据统计,此前,我国经历4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周期分别是1982年至1991年、1991年至2002年、2002年至2009年、2009年至2016年。
不同于以往,此次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不再是简单扩张规模,而是要同步提升存量的质量效益,在提升进程中发生增量。记者采访发现,此次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趋向清洁能源及 新能源 。
“很多地区加快推动国三货车和国四货车淘汰,将有力带动 天然气 、 新能源 、国六货车销售。”毛桂华说,企业预计新购置十几辆 新能源 重型3轴货车。
在福州港融港码头,蓝绿相间的 新能源 重卡往返于码头和堆场之间。“融港码头采用‘以电代油’的模式,电动集卡车20台,所配置的6台岸边设备和11台堆场机械设备均为电力驱动,兼顾零排放、减小噪声和提高能效等优点。”福建融港码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东说。
港口日常装卸作业中使用的岸桥、场桥,散货用的门机等港口装卸设备耗油量高,往来货车更是耗能大户。融港码头工程技术部高压电主任柯海进对记者说,集卡车理论上电动能耗要比油能耗降低70%。
福建多岛,岛际和农村客渡船也在加快向 新能源 更新。“从3月份到现在完成新建8艘,其中有两艘 新能源 客船。”施怡燕说。
记者发现,淘汰老旧设备往清洁能源及 新能源 方向更新有更大的政策资金支持。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助实施细则》,在报废基础上更新为燃油动力船舶或 新能源 清洁能源船舶的,根据不同船舶类型按1500至3200元/总吨予以补助;新建 新能源 清洁能源船舶,根据不同船舶类型按1000至2200元/总吨予以补助;只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船舶的,平均按1000元/总吨予以补助。在此基础上, 福建省 对新增 新能源 岛际和农村客渡船给予船舶造价最高80%资金补助,每年安排8544.9万元支持 新能源 公交车更新。
“我们优先推荐能耗高、排放大、效率低的设备更新,目前,全省已累计更新投放6米左右纯电小巴车675辆,节省车辆购置成本约3.38亿元人民币,每年减少能耗支出约2.7亿元人民币,人均服务成本由每人4.9元下降到每人4.3元。”林必烈说。
当前, 新能源 车船推广仍有难度,经济性、安全性、续驶里程等是影响公司更新设备的重要因素。业内专家建议, 新能源 车船推广应用,应加快完善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多场景、多批次、可复制的 新能源 车船推广应用典型案例,方能有力推动行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