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中原证券投行业务-断崖式-下滑 - 佣金收入锐减 去年至今IPO颗粒无收

【中原证券】中原证券投行业务-断崖式-下滑 - 佣金收入锐减 去年至今IPO颗粒无收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0-25 22:08:2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中原证券】 【投行业务】 【IPO】 【佣金收入

K图 601375_0

  最近, 中原证券 因债券项目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暂停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

  债承业务被叫停半年,对于近年来投行业务已经走“下坡路”的 中原证券 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整体来看, 中原证券 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从2021年的6.45亿元降至2023年的0.96亿元人民币,三年间急剧萎缩超8成,近三年投行业务的平均营业收入贡献率仅在一成左右。作为主承销商, 中原证券 IPO承销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5.77亿元人民币,下滑至2022年的1.95亿元人民币,2023年直到今天更是“颗粒无收”。今年上半年,还因部分保荐项目袒露出 “带病闯关”的问题收到警示函。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眼下投行业务集中度处于持续上行期,频繁的处罚和“带病闯关”行为,会严重影响中小券商的声誉和客户信任度,“中小型券商需要不断提升内控有效性,增进项目执业质量提升,以避免类似的处罚。”

  记者就该处罚的后续整改措施,和对公司储蓄的发行项目影响采访 中原证券 ,截至发稿,公司未就相关问题予以回应。

  债券承销业务遭暂停,投行收入急剧萎缩

  最近,因债券项目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中原证券 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

  经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现 中原证券 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帮助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签订债券咨询服务协议,以给予票面利息补差费用的形式非市场化发债。二是在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对发行人偿债能力核查不充分,未发现发行人存在融资租赁合同违约事项且被法院裁定为被执行人。三是在个别项目持续督导期间未勤勉尽责,未发现发行人财务做假事项。四是原质控部门责任人领取项目承揽奖同时参与质控相关工作,质控底稿验收把关不到位等。

  李昭欣作为总经理、花金钟作为当时担任分管投行业务高管,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根据有关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李昭欣、花金钟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蓝鲸新闻记者就该处罚的后续整改措施,和对公司储蓄债券发行项目影响采访 中原证券 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公司未就相关问题予以回应。

  不过,此次被责令暂停债券承销业务,对 中原证券 未来经营业绩,一定发生影响。

  记者关注到, 中原证券 去年的债券承销业务业绩表现比较好,主承销金额达70.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7%。可是今年上半年, 中原证券 完成公司债项目6单,金融债项目1单,债权类联席主承销金额累计仅19.27亿元人民币,加之近期“从天而降”的禁业处罚,意味着 中原证券 今年债券承销业务或将遭遇重挫。

  放至投行业务整体情况来看,亦有明显下滑。iFinD数据显示, 中原证券 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从2021年的6.45亿元降至2023年的0.96亿元人民币,三年间急剧萎缩超8成,今年上半年该项收入仅0.26亿元人民币,近三年投行业务的平均营业收入贡献率仅在一成左右。

  另外,公司投行业务收入、承销排名方面亦有明显下滑。2021年, 中原证券 股权承销及保荐总收入位列第18名,股权承销金额位列第26名,在资讯“2021年度最佳投行”评选活动中,获得2021年度最佳投行之“A股IPO承销快速进步奖”。可是2023年公司股权承销及保荐总收入排名大幅下滑至第42名,股权承销金额排名来到第44名,在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中获得B类评级。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投行业务收入下滑与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近年以来,A股市场发行节奏持续放缓,融资家数及金额均大幅下降,造成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滑。而在强监管趋势下,券商面临更高的执业能力和项目质量要求。

  “机构需要警惕投行业务收入下滑对券商经营管理造成的不良影响,防范因投行业务收入下滑冲击整体业绩表现,和造成潜在的合规管理问题。”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IPO主承销业务去年以来“颗粒无收”

  记者关注到, 中原证券 作为主承销商,在IPO承销业务收入上有更为明显的下滑。iFinD数据显示,2021年, 中原证券 主承销IPO项目收入5.77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1.96%;2022年该项收入下滑逾6成至1.95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降至0.68%,2023年直到今天更是颗粒无收。

  IPO业务表现欠安的背后,是高企的项目撤否率。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 中原证券 保荐的5个IPO项目均被发行人主动取消,取消原因涉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战略调整等,IPO项目撤否率高达100%,这意味着今年其保荐的IPO项目全部未能通过审核。

  蓝鲸记者梳理交易所披露信息发现,5家取消上市申请的企业分别为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耐克”)、河南国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容股份”)、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畅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 晨光生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国容股份申请深证主板IPO,其余四家均向北交所申请IPO。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 中原证券 还因部分保荐项目袒露出 “带病闯关”的问题收到警示函。

  4月30日,北交所公布对 中原证券 及2名保代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决定。经查明,富耐克在申请北交所IPO进程中存在以下违规:富耐克招股说明书、反馈回复等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存在预付账款、在建工程、净资产等披露不准确的问题,相关财务数据构成错报,不符合真实、准确、完整的要求。

  北交所称,保荐机构 中原证券 及保荐代表人张朋浩、陈军勇进行尽职调查时,未能勤勉尽责、保持职业怀疑,未对大额预付款长期挂账、退回的合理性和在建工程成本归集核算准确性进行充分核查,未在申报前发现并处理前述错报事项,根据有关规定,对 中原证券 、张朋浩、陈军勇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证券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投行业务集中度也处于持续上行期。频繁的处罚和“带病闯关”行为,对中小券商的影响是巨大的,会严重影响其声誉和客户信任度。

  其认为,“中小型券商需要不断提升内控有效性,增进项目执业质量提升,以避免类似的处罚。在业务发展上要着力缔造不同化竞争力以寻求更多生存、发展空间,深耕优势行业,缔造精品项目,在同质化的行业环境中寻求突破。”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投资者】  【证监会】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  【爱迪尔】  【2024】  【当事人】  【退市公司】  【上交所】  【发行人】  【财务造假】  【资本市场】  【中国证监会】  【知识产权】  【香港证监会】  【金融活动】  【新能源汽车】  【ST易事特】  【营业收入】